重要文件发布!按南京杭州苏州 合肥长三角第二!
作者:公子不后悔
01
在长三角各大城市中,上海的地位毋庸置疑。
至于第二名,南京杭州苏州都没放过。
就经济实力而言,苏州当然领先,是长三角唯一GDP准2万亿的城市。然而,它的水平很低。南京和杭州都是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在行政级别上领先于苏州。
所以要说谁是长三角二胎,很难有结果。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合肥最近成功加入辩论赛,使得二胎称号的争夺更加激烈。
说到合肥,很多人嗤之以鼻,觉得合肥拿不到第二。经济实力方面,合肥只能排第七,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都在前面。
在城市层面,杭州、南京、宁波都是副省级。
从这两个层面看,合肥好像是二胎。但合肥有一个优势,这是决定城市未来潜力的关键优势。比除上海以外的任何长三角城市都强,那就是科技创新能力。
为此,最近科技部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直接把合肥推上了第二宝座,至少是第二个科技创新城市。
该文件提到:
共同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依托张江、上海、安徽合肥等国家综合科技中心,加快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建设,规划建设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计算等前沿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突破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提供有力支持。
02
科技部选择上海、合肥为龙头,率先将长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合肥和上海在一个地方。
另外,也有人统计了整个文件中每个城市被提及的次数。上海被提11次,合肥被提6次,有实力争夺二胎的杭州、南京、苏州分别被提4次、3次、3次。
可以说合肥的地位在整个文件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仅次于上海。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很多人对过去的合肥还是有印象的,觉得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但本期想告诉你的是,合肥从接受中国科技大学的那一刻起,命运就被改写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中国科大首选迁出北京的地方是河南南阳,然后是安徽安庆,最后被合肥录取。不知道南阳和安庆现在的感受如何,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
一个公司可以换一个城市,比如杭州;一所大学更能改变一个城市,合肥是代表。
中国科技大学有多好?
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62个。学校拥有11个世界一流的建设学科和7个A学科,是一所典型的学术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雄厚。
在全球大学权威排名中位列中国第三或第四。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协助下,合肥成为中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个是上海张江。批准合肥之后,北京怀柔被批准为第三
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就是深圳。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攻下,国家将很多科研机构与国家大科学装置放在了合肥。
数据显示,在已经建成的2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占了6个,位居全国首位,北京都只有5个。
在十三五规划新建的16个大科学装置中,合肥占了2个。
已建成的和在建的共计38个大科学装置,合肥居其8,领跑全国所有城市,北京占7个,上海占5个。
这些科学研究机构与大科学装置进一步提升了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
正因如此,在科技部发布的这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中,合肥才能够成为和上海并列的长三角科技发展引擎。
03
科技为合肥的经济、产业赋能,再加上合肥的当局者眼光独到,这些年一系列新兴产业合肥都踩准了点,让合肥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比如合肥精准地踩中了小家电、芯片、半导体(长鑫/兆易创新)、京东方、蔚来汽车、大众汽车(国轩高科)等节点,丰富了自己的产业,让自己有了强大的抗击打能力,并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十年,合肥在GDP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资金总量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常住人口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排名,在内地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全年GDP数据尚未出炉,不过合肥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概率极大。
人口方面,过去十年合肥在瓜分地级市巢湖的背景下,常住人口增幅同样位居全国第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与人口是城市的最基本支撑,科技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拥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合肥,未来不可限量。
过去十年,合肥是所有城市中发展得最好的城市,未来十年,合肥依然会处在发展最好的城市榜单中。
如果投资,本号以为,合肥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城市。
合肥的发展路径,可以作为很多城市发展的样本,告诉其他城市,一座城市要想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是最好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