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东: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 使这类疾病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妇人腹部有一个婴儿头部大小的囊肿,手术风险太大,无法接受。
她痛苦地扑通一声跪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金震东教授面前寻求帮助。这是发生在2001年的一个场景,至今还回响在金振东教授的脑海里。他常常记得病人无助的眼神。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内窥镜进行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后来这个案子上了金振东教授和李院士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学》的封面。
金振东教授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经历了划时代的变化
胰腺囊性疾病是头痛,胰腺假性囊肿就是其中之一。胰腺假性囊肿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较为常见,占我国胰腺炎患者的1/3~1/4。其中15%的假性囊肿需要治疗,有些不治疗会自行吸收。过去,通常需要手术来处理需要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常见的风险中,一种是大囊肿引起胰腺左侧门脉高压,导致大出血;另一种是胰瘘,给患者带来痛苦。
近年来,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金振东教授介绍,以前一个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大多是在寻找手术解决方案。“十几年前,做囊肿手术还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一切都是外科手术。”现在干预水平高的医院,大部分都是通过内窥镜或者胃肠病学来处理。“在长海医院,90%~95%的胰腺假性囊肿多由消化内镜中心治疗。治疗方法变了很多。”手术治疗模式逐渐向介入治疗模式转变,介入治疗分为内镜介入治疗和非内镜介入治疗。10%~20%的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流和内镜超声引流。
胰腺假性囊肿是消化内镜检查中应用最广泛、风险最大的疾病。最大的风险是患者可能出血过多而死亡。“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胶囊在出血,血液直接喷向你。经历过这种情况,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风险太大,很多医院都不敢进行这样的手术。“但有这种情况很正常。胰腺假性囊肿的介入治疗必须有强大的储备力和手术力来保护它。”他强调。长海医院作为胰腺炎治疗领域的领头羊,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疫情前,长海医院每年进行胰腺假性囊肿手术70多次,手术成功率一直名列前茅。超声内镜的发展也给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帮助。“超声内镜引流治疗囊肿已被用作固定框架手术,这在今年刚刚发表的《治疗性超声内镜学》中有更详细的描述。”这本书是金振东教授今年9月翻译出版的,但是有一些细节,比如支架怎么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穿刺的时间,他说。
加强超声内镜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
超声内镜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超声内镜发展最大的变化是在2010年."2010年,第17届世界超声内镜大会在中国召开,李院士任主席,金振东教授任执行主席。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超声内镜会议,有1700多人参加。从那以后,中国在“镜子”的发展水平上开始与外国并驾齐驱,无论是在模式上还是技术上。“现在中国的超声内镜数量,患者数量,以及中国医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都是世界上最高的。”甚至在一些地级市的医院里,他们买的“镜子”也越来越新。超声内镜的快速发展是好事,但欲速则不达,也给临床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超声内镜的规范使用。
金振东教授指出,超声内镜诊疗标准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在常规诊断中,“国内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非常非常缺乏培训”。他用了两个“非同寻常”的词来形容现状。据他说,目前只有长海医院有超声内镜标准化使用的培训课程,每年3-4次,每次大约招收25人。很多想来培训的人可能已经被安排在两年后,超声内镜的规范化培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第二,在相关标准化指南的制定上,我国目前做的比较好,相关的指南已经出台并不断更新,比如金振东教授制定的《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临床应用指南》。中国医生也参与了相关国际指南的制定。“我们需要制定自己的诊断指南,不能照搬国外。他们考虑医疗保险等因素太多,基于中国国情的国内指引可以更人性化。”他说。
在金振东教授看来,未来介入超声内镜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目前,我国仍处于介入超声内镜的初级阶段。"大部分都在做针吸活检,但是国内的量太大了."他说,随着癌症治疗的日益规范化,如果不进行超声内镜穿刺,很可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影响学科的发展。"介入内镜穿刺的需求会很大,这是介入内镜超声的发展."在这方面,也是超声内镜发展的大好时机。
金振东教授在工作
内窥镜治疗将变得越来越微创
消化内镜的发展也很令人振奋。金振东教授介绍,随着消化内镜在诊断方面的发展,已经发展出超声内镜等非常成熟的诊断技术,活检率会越来越高,从而实现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但是从知名度来说,中国还是不如其他国家。按照日本45岁的标准,中国每年需要做“镜子”的人多达3亿,这是令人震惊的数据。但在中国,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每年完成的消化内镜检查只有3000万例左右,任仲普及“镜像”检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金振东教授认为,在治疗性内镜中,内镜治疗会越来越微创。比如以胆囊结石为例,以前主要是手术,后来腹腔镜。3~5年后,在口服直接电子胆道镜检查指导下,很有可能通过胆囊管取出小胆囊结石。即通过乳头取胆囊结石,保留整个器官,以及肠吻合术等。许多操作可能
“最近我们在做内镜超声引导胰腺囊性肿瘤消融术,筛选出高危人群,消融非癌性肿瘤,包括无水酒精消融术和硬化剂消融术。此外,还有胆胰管癌腔内射频消融的研究。”谈到最近的研究,金振东教授是这么说的。
世间大事,必有细枝末节。依托超声内镜的快速发展,未来胃肠科和内镜中心可能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新技术伴随着新规范的制定和培训的到位,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金振东教授说,超声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随着超声内镜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超声内镜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开阔,在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标
作者:《医师报》荣媒体记者
编辑:邱佳
审计:黄玲玲
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