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财经 >> 文章正文

普通人如何在“新基础设施”浪潮下参与大数据行业投资?

发布于:2021-02-01 被浏览:3482次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用ETF准确把握行业龙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流程编辑,鱼小弟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时间,“新基础设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相关投资不断增加。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发展“新基建”,大数据中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数据,已然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各种资金投入也在增加。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哪些途径可以参与相关投资,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

7年政策培育 产业迎来黄金期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得以成为资本市场“网红”,背后原因离不开相关顶层设计高频度出台。事实上,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大数据发展的助力由来已久。

市场通常将2014年视为大数据政策的第一年。那一年,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市场热点。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顶层重磅政策。

在产业发展初期,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 《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 ,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对进行“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开启。《行动纲要》以“加快数据强国建设,释放数据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为宗旨,为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提供战略和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国家层面大数据发展的总体布局。

到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年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规划》,提出加强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发展能力,构建独立的产业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控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标志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的开始。

另外,作为顶层设计文件,在2017年10月的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从2014年至2020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大数据。

到2020年底,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建设全国大数据中心集成协同创新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形成了一批工业数据大脑和城市数据大脑,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局面基本形成。

可以说,中国丰富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内在优势。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新基建时代,国家高度大数据产业。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白皮书(2019 年)》,Wind,2020年12月)

投资不断加码 发展进入快车道

投资的本质是寻求确定性。通过以上简单的梳理,不难发现政策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力度和连贯性都极强,其中的确定性也相对较高。

在政策的不断帮助下,中国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产值不断提高。据估计,到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大数据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116690850/1000">

(数据来源: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赛迪《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10)

从投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广阔前景,显然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重要机会。不过,大数据产业技术性强,产业链生态复杂,涉及细分领域和企业众多,选择个股不易。因此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以ETF来精准抓产业龙头,不失为可行方法。此外,通过ETF投资不仅能分散风险,且管理费率通常仅为普通开放式基金的三分之一,交易成本也较低。

华夏基金即将于1月28日至2月3日(含)发售的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场内简称“大数据 50”,认购代码:516003),就是这样一只聚焦在相关领域的产品。

该ETF跟踪的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方式,并设置10%的权重上限,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大数据存储设备、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运营平台、大数据生产、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50家上市公司作为成份股。

从指数成分股看,具有聚焦度高和大市值占比高的特点。权重股目前包括了科大讯飞、广联达、恒生电子、用友网络、中科曙光等信息技术产业巨头。Wind数据统计显示,指数成分股中总市值大于500亿的大盘股占比48%,中盘股占比25%。未来伴随产业成长,这些极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龙头,还将有望受益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前十大成分股,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0.12.31)

从历史走势看,Wind数据显示,自基日(2012年12月31日)以来,该指数累计收益达254%,大幅跑赢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指和万得全A(超110个百分点),区间年化收益率达17.63%。而从走势特点看,当市场具备机会时,大数据指数往往具备更高的弹性,超额收益明显,对应的指数产品也有望成为博取牛市波段的好工具。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12.31,时间区间为指数基日以来)

值得一提的是,该ETF的管理人华夏基金在权益类ETF领域,无疑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基金公司,曾连续五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2015-2019年度,中国证券报)。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华夏基金旗下管理的权益ETF产品模超2200亿元(含子公司),连续16年排名行业第一。此外,截至2020年末,场内流通份额最大的两只行业ETF芯片ETF和5GETF,也都是华夏基金旗下产品。

有机构分析指出,从产业层面看,当前在大数据产业上游,硬件设备景气度趋势向上,产业中游“新基建”建设正在不断加码,产业下游则是“大数据+行业”渗透融合全面展开。而从市场层面看,未来机构高位抱团现象的分化不可避免,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该板块有望承接高位流出资金,有较强的补涨预期。

因而无论从长短期看,布局大数据板块都正当其时,而华夏大数据50ETF(认购代码:516003,2月1日至3日网上现金认购)的适时发行,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热点公司

热点文章

标签: 数据 产业 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