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制下 民营医院掀起上市浪潮 社会医疗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来源|中国时报
民营医院正在迎接上市的浪潮。
2020年,社会医疗服务业将蓬勃发展,资本市场将反复变化。在HKEx上市制度改革以及随后创业板注册制度改革的红利下,海吉亚医疗和宏力医疗两家医院集团在港上市,多家医院开始IPO。
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医疗卫生服务业平均交易规模为2.6亿元,交易总数116笔,成交金额236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交易热度明显反弹,行业长期受到市场青睐。
医疗和资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融合,无疑比往年更加成功和成熟。那么,民营医院如何积极拥抱资本呢?资本如何赋能医疗?11月28日,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时报、水皮扎坦、新医药圈、新医药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社会医疗价值峰会在郑州召开。本次峰会以“资本赋能医疗行业”为主题,围绕社会医疗上市渠道、并购趋势与前景、资本与行业融合发展展开对话。
疫情下医疗行业并购热度不减
普华永道中国医院并购业务主管合伙人和中国客户主管合伙人钱立强分析了近8年医疗服务业的M&A趋势。
(普华永道中国医院M&A业务管理合伙人和中国客户管理合伙人钱立强)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从2013年到2020年第三季度,M&A对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投资的峰值出现了两次,一次在2016年,另一次在2019年。交易数量分别为191笔和160笔,交易金额分别为455亿元和604亿元。
“2016年是企业医院改革的一年。爱康国宾说,2019年,阿里支持和睦家医院's从纳斯达克退市,新丰天宇投资钱立强."。今年,虽然上半年有许多交易因疫情而推迟,但M&A对医疗卫生服务业的投资将基本超过2017年、2018年的水平,甚至达到2016年的水平。
钱立强分析,今年前三季度M&A投资有三大趋势:一是投资热点集中在医院和互联网;二是巨额交易在减少,平均交易规模下降;三是行业并购减少,很多跨境投资者开始关注医疗行业。
就医院而言,2013-2018年,资本更倾向于消费或妇幼、口腔、眼科等服务型医疗服务。从2018年到2020年第三季度,脑科,肿瘤等高科技特色专业日益受到资本青睐。“因此,医疗行业的投资已经从服务导向转向专业导向,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资本市场越来越关注于有规模、有专业优势的医院,这也是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的见证。”钱立强说。
在其他医疗机构,钱立强认为,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三个主要部门:养老金、检查和体检。
"养老是一个值得竞争的蓝海市场."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秘书,长陈林海,认为,与中国的公立医院相比,社会医疗服务的增长空间有限。养老金是国家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的市场,社会资本将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养老行业做得好的顶尖企业几乎都是医护结合。
但目前仍有7个瓶颈需要突破,即人们对养老准备的认识不足、个人养老市场亟待培育、服务供给单一、风险控制有待加强、医疗康复人才短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基础资产流动性不足、融资渠道有限、政策体系缺乏落地规则。
这些问题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解决。然而,毕马威中国健康养老行业主管合伙人董梅对社会医疗机构发展医疗服务组合、实现价值重构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定位问题。很多医院的定位比较模糊,未来的客流和订单量会如何上升,或者如何维持,都不是特别清楚。价值再造的第一点,希望大家再看看自己的定位,看看能不能把自己的订单都说清楚。这个顺序从何而来,是增长还是快速增长,还是平稳增长?”
(董梅,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行业管理合伙人)
此外,精细化管理、人才建设和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也需要社会医疗机构的重视。“在未来的竞争中,财务手段太重要了。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市,结合商业养老保障制度,还是和金融企业谈心,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金融投资者,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董梅说。
二级市场民营医院迎来上市潮
一级市场人气有增无减,二级市场如火如荼。随着HKEx上市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板、创业板注册制度改革的红利,a股、港股成为医疗企业上市的理想渠道,民营医院也经历了一轮上市潮。
今年,海吉亚医疗和宏力医疗正式在港股上市,中国口腔医疗和国丹健康赴港IPO。三家眼科集团——赴辽宁何氏眼科医院,华厦眼科医院和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创业板上市,并在温州康宁医院和美中宜.推出a股上市
“科技创新板的放开主要是为了鼓励创新型企业,如制药设备企业的上市。创业板注册制度放开后,甚至未来主板注册制度放开后,我相信这种投融资渠道对医疗服务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行业一级到二级上市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渠道。”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杜向阳说。
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如何判断一家民营医院的发展潜力呢?杜向阳说,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需强劲的行业。关于医疗服务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目前最关心的两点:第一是这个医疗服务资产是否有增长空间。其次是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体现在几个维度上,包括毛利率、成本控制、费用和销售管理。从这一系列维度来看,如果单个民营专科医院有更好的成长性和更好的盈利性,那么在二级市场会更受资本的欢迎。”杜向阳说。
以及民营医院应该如何选择上市渠道?上市前需要做哪些准备?青创伯乐创始合伙人、中国农业大学MBA企业导师余柏文表示,未来医院可以重点关注HKEx、深交所创业板和注册制改革后的主板。
(晴创博乐创始合伙人、中国农业大学MBA企业导师文)
其中创业板标准相对宽松。标准1要求企业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标准二要求企业估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标准三要求企业最近一年的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可以满足三个标准中的一个。
“公司上市后,有以下优势:一是融资再融资优势;第二,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创业者的影响力;第三,可以实施人才激励;第四是解决企业传承问题。”余柏文说。
但余柏文也指出,民营医院上市前应关注主营业务合规、医疗纠纷合规、财产合规、非营利性医院运营模式合规、互联网医疗合规等法律问题,以及收入确认、长期资产所有权、药品库存购销存管理及成本确认、全员提供员工社保、税务处理等财务问题。
规模化、数字化成主流
从这一点来看,社会办医疗是受资本欢迎的,前景看好。
“从现在开始,整个中国大健康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探索时期。原来是20年的荆棘,未来将迎来辉煌的20年。”和君咨询集团医疗健康事业部副主任王志刚说。
那么,社会办医疗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呢?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第一,找准方向。王志刚认为,社会可以积极寻找新的方式来管理医生。比如将原来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支付体系转变为社会保障业务保险慈善互助保障体系,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寻找新的健康发展模式。或者说在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方面,社会做了很好的探索。
“我们有一个整体的判断,无论是初级医疗专家还是区域性连锁医疗集团。如果你提供的服务合适,技术可以复制,或者疗效符合适用性和可及性,你可以在未来的资本市场得到。估值和溢价都不错。”王志刚说。
其次,要增强自身实力。康宁医疗集团董事长管伟立认为:“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国家卫生产业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抓钱抓人。”
“钱从哪里来?一个是大集团、央企、大财团投资,一个是在资本市场找他们。国家有很明确的说法,——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已经明确,鼓励我们向社会要钱,向社会资本要钱。人从哪里来?挖人没用。今天,明天会有人来挖。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贪完美。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管伟立说。
同时,民营医院可以走连锁化、集团化的道路。宏信健康投资部总经理张潘分享了他在企业实践中的经验。张盼表示,洪欣健康的创新医疗模式包括“三个一”、——、一个网络、一个系统、一家医院。
(洪欣健康投资部总经理张盼)
某医院与国内领先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合作,逐步实现云部署,通过科技手段,使一个网络、一个系统真正落地、标准化、集约化、互联化。
一个网络是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并购。“我们在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策略。一线城市以专科医院为主,二三线城市是专科或专科有特色的综合医院,在县城是专科或发展潜力有特色的综合医院。目前县城是并购的重点,计划是优先布局在人口众多的县城。”张潘说。
一个系统从医疗管理和学科发展,到财务、物流、品牌等功能管理,再到信息集成,都是规模化、集约化的。
最后,民营医院需要积极拥抱数字时代。东华医为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李晨辉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私立医院要建,不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相当高,我们应该更倾向于实用的东西。所以民营医院要做一种联盟,通过信息链或数据链模式串在一起,串成一个能集体发光的珍珠圈或珍珠链。”
“第二是做连接和结束的整合。在居家养老比较普及的情况下,C端受众非常大。这时候我们可以在最后调出真实的数据,会很有用。如果捡的话,私立医院要和公立医院对接,还要和自己的兄弟单位甚至非医疗机构对接。此时,如何控制系统之间的循环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点。”李晨辉说。
“第三,在和平和信任方面。医疗数据或患者数据的泄露,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对患者和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东华严格控制患者数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你是谁,你的身份认证是否经得起推敲?我现在就给你系统之间的对接,不管是一种认可对接还是一种信用对接。我们要做到这些点,然后形成一个体系,编织一张网,然后依靠医院的管理者去实践和推广。”李晨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医院在积极拥抱资本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当初办医生的初衷。瑞慈医疗集团董事长方宜新说:“今天,我们必须修复中国民营医疗的品牌形象。还要防止没有初心的人去做医疗,不能让医疗事业被资本过度捆绑。”
方宜新坦言,自2016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以来,锐驰医疗并没有追求市值和股价,而是坚持了最初的意向和计划。“做医疗就像我自己的眼睛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项目。医疗是一个大投资行业,必须和资本捆绑在一起,但是完全依附于资本就会畸形。所以瑞奇医疗做了几个规划。第一,保证未来五年25%-30%的复合增长就够了,而且肯定很快就会下去。二是控制规模和发展速度,深化区域培育。”
王志刚还强调,当民营医院找到好的未来时,他们仍然需要回到医疗保健的最初意图。“医疗和资本的结合,就是通过资本力量,让普通人获得更高科技、更实惠的服务,真正解决一些困扰人类的重疾、特殊疾病、疑难杂症。如果社会医生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资本市场会给它更好的估值。”
版权声明:瑞安资本瑞安本资本所有原创文章均须授权转载,文章开头/结尾注明出处、作者、微信ID,否则瑞安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微信官方账号平台取得联系。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