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财经 >> 文章正文

财政部长刘坤详细阐述了“十四五”财税改革 个税和房产税都有重要表述

发布于:2020-11-10 被浏览:3081次

专家认为,房产税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立法,但估计不会普遍征收

关系到大家切身利益的财税改革下一步是什么?

最近,财政部部长刘坤在《辅导读本》中写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详细说明了“十四五”期间财税改革的任务。

“十四五”房地产税立法继续

其中,刘坤提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这意味着房地产税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稳步推进。

由于房产税的立法将对个人住房征税,因此备受市场关注。房地产税早在2015年就被列入NPC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目前,该法仍在由NPC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研究起草,征求意见稿尚未发布。

多位财税专家对CBN表示,在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下,房地产税收立法优先是共识。由于房产税属于地方税范畴,采用“全权授权”的原则,由地方政府在法定范围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房产税的征收时间和具体税率。分步推进原则是指开征房产税,可以采取先城市后城镇、先公民后农民、先企业后个人的策略逐步实施。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石对CBN表示,房产税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但将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是否实施,估计不会普遍征收。

个税改革将有三大动作

刘坤在上述文章中还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妥善推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修订,合理扩大纳入综合征税的所得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完善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政策体系.

2018年10月,中国启动了历史上第七次税制改革,这也是往年最轰轰烈烈的改革。这项改革两年惠及2.5亿多人,减税规模超过5600亿元。

除了减税,税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比如这次税制改革,首次将工资薪金、劳动报酬、报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收入合并为综合收入,采用统一税率纳税。这一举措使个税制度从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分类个税制度。

采用综合所得税制的目的是使个人税制更加公平。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综合收入范围仍需扩大。这一次,刘坤第一次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合理扩大综合税收收入范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季梁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面税制的引入是此次税制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这是一个从0到1的质的变化。下一步可以考虑将生产经营收入纳入综合收益。

石还认为,为增强个税的公平性,防止偷税漏税,应尽可能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将营业收入纳入综合所得,实行与劳务收入相同的税率结构和征收方式,进一步扩大综合所得的适用范围,推动分类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的改革。

此次税制改革首次引入了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特殊附加扣除,使税制更加公平,更多纳税人享受减税优惠。刘坤要求下一步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上海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赵写道,儿童的扣除标准

由于我国综合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许多专家认为过高的税率不利于吸引高端人才。这一次,刘坤提出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体系。

自2019年以来,中国对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减轻相关人才的税收负担。

许多学者建议将最高边际税率适度降低45%。石认为,过高的税率会严重挫伤创新和创造的积极性,偏离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今后可以考虑将最高边际税率降低到30%~35%,将营业收入纳入综合收入,使税制更加公平。

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

刘坤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不仅将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而且将坚决防范和化解风险,增强金融可持续性。

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刘坤表示,根据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以及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

为了应对经济低迷和今年疫情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借款规模上升,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上升。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5821亿元,控制在人大批准的限额内。

财政部官员预测,到今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利率可能会进入国际公认的100%-120%的预警范围,政府债务风险正在逐步增加。因此,财政部非常重视地方政府借贷最优规模的研究。

刘坤表示,完善一般债务限额与税收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确定机制

刘坤还强调,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他说,为了完善正常的监督机制,绝不允许通过增加隐性债务来增加新项目和新摊位。加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依法完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配置机制,禁止地方政府以公司债券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以发展为导向和以政策为导向的金融机构必须审慎经营,遵守法规,并考虑到审慎的信贷发放,如项目现金流和抵押品。严禁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或变相配合地方政府借款。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正在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通过整合相关金融资金、出售土地、出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在5-10年内解决存量隐性债务风险。

标签: 债务 个税 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