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对展品的兴趣|韩天衡老师谈“陈郁”韩余音

发布于:2021-02-25 被浏览:5918次

我们介绍一个汉代的玉玺,离现在还有2000年。它的材质是白玉,方形印章不仅是白色的,而且质地非常透明,即清澈见底,晶莹剔透。

陈郁韩余音

但是你看纽扣型的,上面向下有一个狭长的斜坡,旁边的眼睛上打穿了一个纽扣鼻。因为古代印章规矩,当时的制度规则是这样的,很难拿得住,而且上面有个洞可以穿绳子,方便使用。所以像这种新型的,我们称之为“过斗”,就像我们平时量米的斗放反了,所以叫“过斗”。

看看这块玉,洁白透明,没有任何瑕疵。可见这么高质量的玉在汉朝也能用,这个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但它的底部刻着两个字,叫做“臣”。这个,我当然说“刻两个字”不准确,因为当时没有刀刻玉玺,其实还是用金刚砂,用的是砝码。这种方法不同于铸造、凿刻和雕刻。叫“玉不琢,不成器”,是用一种切割的方法做出来的。

这个方印是玉印中的精品,所以完全符合我们80年代在很多书里介绍的西汉“皇后印”的篆刻风格。

扩展阅读

“臣翳”汉玉印

玉玺始于战国时期。有一枚商代末周初出土的玉玺,不能破。

《礼记学记》叫“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采用硬质材料,在水施室加入金刚砂,不断琢磨,逐渐创造线条。工艺精细,一次印刷制作,铸造和凿刻远比铜印难。所以战国两汉的接受者身份多,在世者少。如果顾从德在明代首创《集古印谱》这本书,上面印的是原千古,那么玉的质量还不到铜的十分之一。再比如较早流入扶桑的八扣印章,由太田蒙安收藏,一直被林吟为了球而重视。

韩愈篆刻也有多种风格,这种“臣印”是一种严谨而有规律的方式,其制作工艺与“皇后印”相似。玉的品质是和田羊脂,这在汉玉印中是罕见的。近几年新出的汉、豫印相当多,真伪良莠不齐,藏家要特别小心。(内容来自韩天衡《藏杂杂说》)

入馆参观必备

带绿色代码的面具身份证

本文经韩天衡美术馆授权,由音乐艺术学会发行

欢迎订阅转发

未经允许,拒绝将图片和文字复制到自己的公共微号上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标签: 汉代 也是 玉不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