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什么救你 中国乡村和本土文化

发布于:2021-02-20 被浏览:3686次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设置“探照灯好书”为星

不要错过每一本好书

书评

探照灯好书评委|王春林

南番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这本《村庄笔记》是一部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的专题散文集,是基于他个人的田野探索。其中,它不仅敏锐地观察到现代化冲击下迅速变化的农村世界,而且深入到农村生活的肌理,从农村的形象演变到农村的历史传承,再到更深层次的农村文化心理等等。众所周知,要想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写农村文学,不仅需要必要的审美感知,还需要一定的思想渗透和文化理解,这需要高度的智力参与。作者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在用当代意识观察历史的同时,他也赋予了历史必要的当代价值。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兼具社会学和文学价值的农村生活的理想观察笔记,因为它既有理性又有深刻,更有情感和模糊生动。

正文/南番

当汽车穿过村庄时,一个男人给我看了一座位于村庄中间的白色圆顶建筑,类似于美国国会大厦。他称之为白宫。这个家的主人在海外赚了很多钱,回老家盖这个房子。房子里往往人不多,主人每年最多能回来住几天。然而,据说这所房子的所有房间的墙壁都用黄金装饰,当你推开门时,它是一块黄澄澄。

这个村子的大多数家庭都移民到了海外,移民的形式大多是不正规的。潜伏在令人窒息的小木屋里,从一个海滩爬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被称为“蛇头”的中介从中收取了多少费用,都是村里流传的秘密消息。

当他们到达那个陌生的国家时,他们住在唐人街,即使不懂外语,他们也可以在家乡的小餐馆或超市工作。如果你攒点钱寄回老家,父母或者兄弟就可以慢慢盖房子了。好像是这样的:年轻人纷纷出国,村里的房子也陆续建好。

如果几个兄弟自己挣钱,每个人都要盖一栋楼来表示自己的承诺。所以村里很多房子不一定有人住。一对摇摇晃晃的老夫妇正在守卫一栋五层的小屋。通常他们只是走在一楼的卧室和厨房之间。楼上很脏,满是灰尘,但是哪里可以爬上去打扫呢?老两口总是这样跟人抱怨。一个外地来的小偷拿着梯子从后窗爬上三楼,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窝藏了一些赃物。一楼老两口没发现什么异常,估计是耳背。

一个家庭海外发展的故事将成为邻居的榜样。年轻人不想离开,好像他们想被人看不起。整个村子,承载着一家又一家,漂泊到另一片土地繁衍后代。他们的下一代出生在外国,拥有当地国籍。这些餐厅的厨师或者超市搬运工,经常会把下一代送回村里由父母抚养。那些路边有鼻涕有土的小家伙都是外国公民。他们告诉我开车要小心,不小心撞到外国公民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停下车,去路边的一家杂货店买了几瓶矿泉水。几个闲人在台球桌上玩,一个临时水果摊在卖西瓜。村里鸡犬声没什么特别的。这种故事怎么会像一些离奇的传说?

这时,有人谈到了另一个村庄。

另一个村庄位于海边一个突出的半岛上,岩石崎岖,土地稀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国了,每年寄回的外汇数量惊人。村里只剩下一大批年轻媳妇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和一大笔钱,空心化了

心思才打发得了闲下来的日子。她们不可能再去挑粪或者锄地,抛荒的田地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茅草。

一些草台班子被请到这个村庄里唱戏,夜夜笙歌不断。时间久了,风流戏子与寂寞的小媳妇之间免不了擦出一些火花。这时,舞台下面就会有一些流言风生四起,种种若明若暗的故事浮动在墙角或者树梢。

另一些时候,这些小媳妇会带上一笔钱,乘坐破旧而颠簸的长途班车来到附近的一个都市大肆购物。商场出来之后,她们拎了大包小包到某家大饭店住一夜,花钱召唤一个哥哥陪伴是常有的事。故事结束之后,整个车厢一片静默。没有人求证这个村庄的准确位置。

习武是许多村庄的传统。农闲的日子里,村庄中央晒谷场上多半会有一些人袒胸露背地比划拳脚。四条胳膊交叉着拧在一起,背上的肌肉一条条地鼓起来。一个嘿地一声发力,另一个踉踉跄跄地跌出了几步,一跤仰倒在稻草堆上。

我以前生活过的那个小村庄,有一个年轻人好身手。他浓眉大眼,体魄结实,大冷天也没穿多少衣服。一阵风似的从村里走过的时候,敞开的棉衣一扑闪一扑闪如同鸟儿的翅膀。一些人说他轻功了得,可以单足立在一个火柴盒上;另一些人说他臂力超群,两只生气的水牛铆足了劲抵架,他伸出手来轻易地就将一对顶得格巴格巴响的牛角掰开了。

我仅仅在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看见他表演了一回。他猫着腰,不歇气地将地面上几百块砖头嗖嗖地准确抛到三层楼上的几个泥水匠手中。后来我也试了一下,抛了二十来块砖头就喘不过气来,大拇指上迅速地被蹭掉了一层皮。我始终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使的是什么拳。他对于所有不屑于回答的事都是冷冷一笑。

我猜他练的是一种南拳。南拳北腿。南方人矮小,惯于贴身格斗,讲究的是站稳马步,近身寸劲短打;北方人身材高大,抡起拳来大开大阖,擅长用腿。我还听过南拳的另一种解释:不少南方人长期在船上讨生活。要在摇摇晃晃的船板上搏击,首要的功夫是站稳马步。这是南拳主张扎马步、精于拳而少用腿的原因。

那一天我沿着河边的一条土路进村,路过一排木板房。据说这是古代的客栈。一家木板房房门敞开,昏暗的厅堂里摆了一张八仙桌——风尘仆仆,南来北往,那些客商、书生、官吏或者风尘女子在这儿上演过多少传奇?

不知为什么,我隐隐地感到这个村庄里潜藏了某种逼人的英气。转过了木板房,一幢房子的门口挂了一个牌子:虎桩研究会。虎桩是南拳的一种,招式大约是模仿老虎的扑窜蹲跃。询问之下得知,大半个村庄的人都会三拳两脚,连女娃娃也自小习武。

有人把我带到了村里的祠堂。祠堂坐落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农舍之间,围墙刷成了朱红色。哐当当地开了锁,里面是一个干干净净的院落。这也是一个练武的场地。同宗同族演练同一门派的拳术,犹如执行某种特殊的仪式。出拳踢腿,哼哼哈嘿。

祠堂内看不到刀斧枪戟竖在墙边的架子上,屋角搁了一堆锄头和板凳。锄头法和板凳功是许多人都会的功夫,动作简朴实用。什么流星锤、判官笔、风火轮乃至各类独门暗器,这些奇形怪状的玩意儿是武侠小说图个热闹编出来的。日常生活之中,真正管用的是手边就有的器具。

自从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这些人霸占了江湖之后,这些乡下人的拳脚功夫成了一堆低级的玩意儿。大侠的功夫多半有特殊的来历,要么独自在古墓之中参悟,要么与师妹男女双修。他们玩的是一指禅、阴阳掌、无招胜有招这些秘技,没有人呆头呆脑地打熬胳膊上的力气。这等死功夫大约只会留给那些本分的乡下人了。

我遇到了村庄里一个红脸膛的小伙子,看不出他身手灵活或者目光如电。他说村口有两个石锁,一个二百斤,一个三百斤,当年有一个武举人可以只手擎起来。我们一起走到村公约的牌子旁边,果然有两个石锁躺在几辆摩托车的轮子下。红脸膛小伙子拖出那个三百斤的石锁,摆了个骑马蹲裆式,嘿地一声双手提了起来——脸憋得更红了。

我问红脸膛的小伙子,村里这么多人有功夫,会不会一言不合就乒乒乓乓动起手来?他说,不会啊,我们练武的人要讲武德。意见不合的时候,众人一起评理。这么多年,村里几乎没有发生过斗殴。

村口有一座木制的廊桥。桥面上的木板已经有些朽坏,廊桥两边是长条凳和栏杆。廊桥的顶上铺了瓦片,横梁上吊了一台电视机。多数时候,廊桥的长条凳上都有人坐着聊天或者吸烟。这是村庄里的公共空间。

我年轻时生活过的村庄里,村民聚头的地方是杂货铺的曲尺形柜台面前。通常的夜晚,只有杂货铺点了一盏汽灯。花点零钱呷一碗烧酒,有一句没一句地交换家长里短,裁定兄弟分家产生的是非或者评议夫妻打架的缘由,这是乡村的传统乐趣。这个村庄的廊桥坐得下数十人。即使没有什么重要的话题,众人也愿意在廊桥上看一会儿电视,吹一吹山间来的凉风。

这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溪穿过村庄绕了一圈。溪里喂养了数百条红色的鲤鱼,小的一个手指头长短,大的有三四斤重。相传这条小溪曾经是村里的水源,养鱼是防止有人投毒。村里的人经常扔一些炊饼、饭团到溪里喂鱼。听到路人的脚步声,红鲤鱼就会在水里挤成一团,浮出水面的嘴巴一张一阖吧唧吧唧地响。

据说村里有个孩子一天天消瘦,始终弄不清病因。很久以后他母亲才明白,孩子常常端了饭碗来到溪边,一半的饭都倾倒入溪里进了鱼肚子。有一年山洪暴发,村庄里汪洋一片。几日之后大水渐渐退了,这些红鲤鱼又出现在溪里——不知道它们如何藏身。多少年来,没有人敢于造次,人们觉得捕捉这些红鲤鱼肯定要遭受报应。

这算得上一个村庄的秘密吧。

“耕读传家”的祖训,质朴的乡音乡俗,一座小而灵验的古庙,还有田野上飘来的酸腐的粪便气味,总之,一个村庄总是要让人想起土地,想起松软的泥土来。

所以,提到一个村庄的秘密肯定要提到祖坟。坟墓东一座西一座地散落在各自的田地里,有的修缮一新,有的荒草漫坡。清明时节,农民会到祖坟上锄一锄草,摆两盘供品,烧一点纸钱。祖先的鬼魂始终游荡在村庄里,既关心今年秋天的收成,又过问孙子数学考试成绩,依然如同生前一般忙碌。哪一家祖坟的风水好,哪里甚至是龙脉的所在,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即使那些手执罗盘、瘦成一根筋的算命先生也不一定说得明白。

村庄里常常有一些令人惊奇甚至令人惊恐的传奇故事——没有这些故事还能叫村庄吗?我年轻时生活过的那个村庄里,房子的附近即是若干个坟墓。天色昏暗的时候心里发毛,伙伴会用汤匙敲一敲饭盒,或者用两把镰刀互相击打——有一种说法是,鬼魂不爱听金属的声音。

那一天我在村口见到了一座举人的大坟墓。坟墓是由三合土铺起来的,如同厚厚的一大块龟甲。几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围绕在坟墓周围,绿荫之中听得到鸟儿啁啾。据说举人一生讨了七房妻妾,死后也都埋在这个大坟里了。我想,这才像是村庄的真实意义:一大批族人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日出日落,春种秋收;死了之后,他们的骨殖一起埋入泥土,腐烂在这里,并且由子孙修起了三合土的坟墓。

我曾经到一个村庄拜谒一座古老的状元府。大门口气派的青石门当,门楼上的雕花,高高挑起的飞檐翘角和屋脊上辟邪的百兽,厅堂里形状古拙的柱石和柱子上笔画遒劲的楹联……人们津津乐道地指点这一切的时候,这一座大宅院仍然在无可挽回地衰败。门板已朽,地板破裂,二楼上的围栏少了一大块,大多数窗棂残缺不全——一个风烛残年的躯壳已经没有了灵魂。

一些住户仍然踞守在老宅里。他们在天井里淘米择菜,几根草草地牵过的铁丝上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这种日子与状元的舞文弄墨怎么也衔接不上。村庄里的残垣断壁以及各种传说究竟还有多少文化生育能力?

如同过度耕种的田地不再肥沃,乡土文化正在渐渐地干涸。有人说过,一个偌大的民族历史埋藏在乡土文化底下。这一带的村庄散落了不少遗迹:青石牌坊,黝黑的石塔,钟楼,石桥,拴马石,一个书院的废墟,面目模糊的石雕狮子,日渐风化的摩崖石刻,开始损毁的名人坟茔,老宅里刚刚找出的一个饮马槽,村庄里一口神奇的古井千年从不干涸……那又怎么样?无非孤零零的几件器物,它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传统已经像水一样流失,只有几个古董商在那儿盘算各种老玩意儿值多少银子。

即使逗留在村庄里,也不会有多少人想起大地和泥土来。一粒种子抛入泥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古老而神秘的循环已经不是世界的再生之源。土地又算得了什么呢?“寸土寸金”指的是房地产商相中的黄金地段,大片大片的田野如同一个令人尴尬的存在。

历史肯定发生了某种奇特的化学裂变,现在由一大堆闻所未闻的名词当道,例如网络、生物基因、航天飞机或者动漫游戏,大地和泥土成了这些新玩意儿带不走的废旧辎重。据说现在设计世界的精英连睡觉都打着领带,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看上小农经济培养出来的懒散、松弛、土气。“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正在退化为纸面上的词汇,“一条大河波浪宽”或者“谁不说俺家乡好”已经是唱不出口的陈年老歌。

如今村庄的最大苦恼就是甩不下土地。不愿意亲近泥土,不愿意亲近五谷六畜,许多村庄轻飘飘的,没有根底,如同抛在田埂上的一株被晒干的秧苗。乡土文化正在茫然失措。一个农家院落的厅堂上有一张“后现代主义”的供桌,上面供奉的内容极其庞杂:一张八仙过海的图画,一张毛主席像,一幅奖状,一份挂历,一副对联,一台钟,一对插了塑料花的花瓶,一个药瓶……我站在供桌面前恍惚许久。究竟有什么还值得一日一日地烧香添油,三叩九拜?

开始拯救村庄的时候,许多人想到的一个策略是,将乡土文化典当给旅游行业。我遇到了一个村长,他手里的王牌是一面乾隆御赐的匾和一幢民国时期的碉楼。

那一面匾上有乾隆爷的手书“福”字,据说是当年赐给村里一位战功显赫的先贤的。这是代代相传的镇村之宝,平日蒙上红绸,轻易不示人。由于老房子的楹联、窗棂常常莫名其妙地失踪,这一面匾由村长负责保管——村长总不至于长久地离开村庄。他迫不及待地将一块红底金字的木板从卧室里扛出来,锃亮的油漆似乎新得有几分可疑。

民国时期的碉楼盖在山坡顶上,四周簇拥着一片泥墙灰瓦的农舍。当年一队土匪驻扎在村庄里。根据匪首的设计,碉楼既是住宅又是堡垒。碉楼三层高,教堂式的尖顶;窗户比较小,可以当成枪眼使用。村长情绪很高,一定要让我看一看墙壁:糯米汤浇在黄泥里夯成的,足足两尺厚,炮弹也无法打穿。“有了这两样宝贝,村里再修一条老街,开几个老店,例如磨坊啊,打铁铺啊,农具店啊,豆腐摊啊,村口的路边加上一座木制的大水车轮子,是不是够游客看一个上午了?”

村长眉飞色舞地谈论预售乾隆爷御赐的匾和两尺厚黄泥墙的设想,我不忍心说什么风凉话。村庄不再有泥土的气息和晒谷场上的稻香,不再有扁担压在肩上的痛感和灌一肚子凉水躺在树荫下的惬意——那些道具般的老街背后不会有任何沧桑的记忆。当年我在乡村伪造的那些田园诗安慰不了自己,现在这一份旅游远景规划安慰得了村庄的历史吗?

(本文节选自南帆所著《村庄笔记》,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

非虚构 |《村庄笔记》

南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

中国高速发展转型期和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迫切需要当代文学以新的方式介入社会。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著名学者作家南帆就以个人走访为切入点,阐述了对快速变化中的“中国村庄”的深度观察,并深入到当代乡村的细部,从村庄的形象演变、历史沿袭、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娓娓道来,在保留真情与抒情成分的同时,更是一份独特并富有价值的当代中国乡村考察笔记。

2021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奖”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书。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为主。

1:虚构

1)小说(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2)类型小说(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

2:非虚构

传记、历史、特稿、散文集(地理、游记)思想、文化、科普

社科: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艺术、新知

3:单列从国外的引进翻译类好书(书单),从上述两类提名图书中选出;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负责虚构类图书,中文原创+翻译引进

传统写作: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历史、散文随笔集

长篇小说、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网络类型小说

副主编

陈军吉

负责非虚构类,引进版翻译图书

特稿、传记、历史、艺术、思想、散文、地理、游记 科普

社科 历史、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教育

蔡辉

负责非虚构类,国外中文原创图书+引进版翻译图书

特稿、传记、历史、艺术、思想、散文、地理、游记 科普

社科 历史、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教育

刘羿含

负责虚构类图书,中文原创+翻译引进

传统写作: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历史、散文随笔集

长篇小说、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网络类型小说

微信:happysueve

杨敏

负责非虚构类,中文原创

特稿、传记、历史、艺术、思想、散文、地理、游记 科普

社科 历史、政治、军事、法律、哲学、社会学、经济、教育

本期值班编辑 | Sueveanna Liu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标签: 村庄 村里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