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我们买年货是认真的
春节将至,该囤年货了。《京都风俗志》有云:“过了正月十五,城里卖年货的都散了。”可见古人也很重视年货,那么古人会囤什么年货呢?
唐代墓室壁画宴图
古人在买年货的时候一定不能少了屠苏酒。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屠苏”,几乎都源于王安石的《元日》《一岁在鞭炮声中,春风暖屠苏》,而《屠苏》最早记载于唐代,作者为韩娥《岁华纪丽》:
酒始于金,老人居曹安。每年除夕,它被留在露莉,药被泡在胶囊里。到了元朝,拿水买酒,全家人喝,没有瘟疫。说:屠苏酒,宰,割,苏,腐。还说剪烂草当药。
显然,屠苏酒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药酒。它是在购买年货时购买的,并在除夕与家人分享,因此屠苏酒也被称为“年酒”。
明立世达《石湖村庆图》本地
到了宋朝,有不少年货可以买。
南宋《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出现的年货单:蜡药、锦衣、新历、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星贴、金彩、花束、玉圣、年食盒、酒檐、羊腔、水果、五色纸钱、糯米壶、百事吉、胶水
匿名《鸟贩图》
“一缕花”就是把丝绸和彩纸剪成花的形状,过年的时候插在头上。
“巡升”是用金、银、箔、纸、丝切割而成的装饰品,类似于巡旗。有“旗胜”二字,故又称“荀胜”。
《新历法》是新的历书。宋朝的历书是朝廷发的,里面有节气和吉凶的详细描述。每年年底,旧的历书必须扔掉,换上新的。
“岘港盆”,也就是炭火盆,在除夕夜点燃后会一直烧到天亮。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本地
清朝时,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年货集市,叫年货。
《春明采风志》年,沈太炎还记录了老北京年货市场和准备过年的场景:“玻璃、铁丝、油彩、翻沙、摸丝、遛马、风筝、皮毛、口琴、打牌、玩圆棋、推广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玻璃小号,一切供孩子玩耍的东西,买办一切。”
清虚洋《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本地
历史上最喜欢买年货的皇帝乾隆。在九重生活多年的皇帝下令在圆明园清宫开设一条年街,名为“童渊贸易街”,以体验皇宫外的民俗风情。
清代姚在《竹叶亭杂记》年记载:“圆明园福海东有一处乐土,每年赐臣观剧。寺庙高的时候,每个新年花园都有一条贸易街。古色古香的衣服和茶楼餐厅都准备好了,外面的老板都有,虽然连带小筐卖瓜子的都准备好了。”
清虚洋《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本地
连乾隆皇帝都那么热衷于买年货。可见人忙货买,收获的却是一颗充满满足和期待的心。
以上内容来自芥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