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叫“最早的中国”?

发布于:2021-01-11 被浏览:2895次

扬声器:

赵晓军,二里头下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

二里头考古队赵海涛,队长

[摘要]

二里头为什么被称为“最早的中国”?

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发展、演变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有中国风格、有中国风格的考古学,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赵晓军: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上的公开课。我是赵晓君,二里头下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今天,我将带你进入二里头遗址、呵呵峡都和最早的中国。我身后陈列柜里的文物是钉纹青铜骑士勋章,被誉为中国第一骑士勋章。看看这个青铜骑士勋章,造型很美。从外观来看,这尊铜像应该用在某些地方,比如祭祀场合。青铜爵是二里头文化,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礼器之一,是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里头文化究竟是姓“夏”还是姓“商”?

我们都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根据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国最早的历法是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而前几年则不同。因此,1996年,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汇集了历史学、考古学、年代学、天文学、历史地理学等多门学科。解决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

二里头遗址是著名古代史学家许在考察夏代遗址时发现的。许通过对早期文献的梳理,发现有关夏朝活动区域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因此,1956年4月,71岁的他从登封的蔚县一路调查到二里头村。由于50年代在村南挖鱼塘,取土烧砖挖了很多坑,挖出了很多陶片。我当时很激动,因为和他们之前在郑州发现的相比,同时期的陶片信息好多了,精致程度也好多了。当时我大概问了一下这个村子叫什么,人家告诉他是二里头村,我就给它起名叫二里头遗址。

赵海涛:根据《古本竹书纪年》 《史记》等文献记载,专家认为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已被认为是具有大都市性质的二里头遗址,其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夏朝都城位置一致,其科学测量数据也属于夏文化的历法范围。根据各种因素,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后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遗址。

赵晓军

那么什么是“中国”?在中国古代,“国”的意思是“城市”或“国家”。一个国家以首都为中心,与私人国家相结合,但以首都的存在为标志,所以中国是中心城市,是中心国家。“中国”一词出现后,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的都城和京师地区、中原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国家等。

二里头遗址也是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都城所在地,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国家,当然也是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为何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在二里头时期,它有一个严格而明确的计划,把首都分成几个正方形和规则的网格。每一个格子都有不同的功能,最重要的宫殿区布置在每一个格子的中心和核心。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方方正正的布局结构,说明有这样一个层次分明、层次严密的体系。在宫殿区的中心,它突出了王权的至高无上。王权一旦产生,是中国进入早期王权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就是说,这么严格有规律的计划是二里头之前没有发现的,所以可以说是二里头的创造

,史无前例的一个创造。

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发展与演变?

赵晓军:在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王朝之前,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发展、演变的呢?中华文明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文明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年的文明起步,2000多年的中华同一实体。从100多万年随着直立人在中华大地上的出现,中华文化的文化根系逐渐形成,到距今一万年左右。随着农业磨制石器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文明开始起步。而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中华大地各地区的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高于部落之上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社会阶层化日趋明显。氏族首领们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这一时期就是所谓的古国阶段。

而到了距今3800年前后,在中原地区伴随着各方文化因素的汇集融合,在原有的中原龙山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广域王权国家,并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核心引领作用,标志着中华文明迈入了王国阶段,迈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华文明进入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时代,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时间。

二里头:“文化交融”的硕果

在距今3800年前后,龙山文化的最晚阶段,中原地区社会动荡整合,分化加剧,区域间的交流和融合不断加强,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在大量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重大转变,催生了二里头文化,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二里头文化中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赵海涛:二里头兼收并蓄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这一件,这一件它是有点像鸭子,但是它是有三个足,叫鸭形鼎。这种鼎在东南的浙江上海一带,发现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很多专家认为可能是二里头的这种鸭形鼎是来自于东南沿海一带。

二里头能够见到北方草原的那种环首刀,还有它北方草原那种圆弧罐儿,还有来自于西北的这种小麦、绵羊,还有这种青铜器的铸造技术,甚至于来自于热带海洋的这种海贝。总之就是在二里头可以看到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一些文化因素。这个可以证明,它处于中原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吸收了各地先进文化因素,但是它又不是完全地照搬吸收,而它是融合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创造。

强势辐射——“中国”世界的雏形

赵晓军:二里头文化作为最早的王朝国家,且文化高度发达,并对周边产生了强烈的辐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商王朝直接继承了二里头夏王朝以来的社会统治方式,包括城市规划方式,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墓葬制度,青铜礼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的整合等等,吸纳了更广大范围内的宗教祭祀形式。这些都确立了,而最终确立了华夏早期礼乐文明的基本特质。

赵海涛:咱们马上要走到的就是1号宫殿的南大门,这个南大门我们发现有四间门房,然后形成了三条通道。这三条通道,这个门房的大小、长度基本上一样,这三条通道的宽度也基本上一样,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一门三道的实例,而且一门三道这种规制被后世的很多朝代继承下去,一直发展到明清,紫禁城达到了这个顶峰。

赵晓军:从二里头的夏代到商代再到周代,整个中国青铜文明由礼器、礼仪活动到礼书上的礼。无论它器用层面还是其中所显示的贵族文化的底蕴,都是继承和发展,以商文明为主干,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了更大地域内的青铜文化。这一青铜文化交流网络的扩展,构成了此后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国青铜文化的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中国秦汉王朝版图形成的重要前提。可以说二里头时代以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整合与制度建设,通过商周王朝的扩张又纷纷达到制度化,最终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

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文明阶段,强力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超越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成为了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

赵海涛:这个牙璋二里头总共挖出了四件,我们发现了二里头式的龙形的牙璋,向南影响到了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香港,顺着长江流域,到了三星堆,然后顺着三星堆又传到了越南的北部。这些牙璋还有一些是伴随着陶礼器一起向外扩散的。一些学者研究,它们的扩散并不是军事性的、征服性的那样的传播出去,而是很可能是出现的这个地点,他们主动地接受了这个牙璋和它所代表的这种文明制度,文明这种礼制。这样就是说它很可能是一种和平时代的一种影响和辐射,从这边我们也可以看到二里头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它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的性格,这也是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特征。

赵晓军:以二里头为肇始的这种文化,它以祖先崇拜为内核,重世俗功利,重王权,把宗教置于适当的位置,不断地接收四方文化的冲击和洗礼,最终在不断地与自然的竞争中,在与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壮大,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主流。这也恰恰是中华文明所独具的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和合发展,博采众长的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下一步,二里头遗址也将进一步加大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力度,加大保护宣传展示的力度,更好地讲好“最早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

【观众提问】

观众:赵馆长您好,咱们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也证实了夏朝的存在,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中国文明在全世界文明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嘉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中国,创造了以四大文明为代表的灿烂的科技成就,并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还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之一。它与其他四大文明一道是原生文明,对周边的其他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许多次生文明。所以说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观众:赵馆长您好,我们现在研究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对于现代人具有什么意义呢?

嘉宾:我们知道从5000年的古国开始,我们进入了文明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它是一种初级的,稍高于部落的这种初级的国家形态。但是只有到了二里头时期,我们国家的形态,出现了一种广域王权的国家,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说只有研究清楚二里头的文化,我们才能真正地、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脉络,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激发我们热爱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情怀。

今天的公开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扩展:

鸭形鼎

盛贮器

口径6.5、腹长12、宽9、高9.5厘米

1963年二里头遗址ⅣM26出土

造型精美,形制独特。值得注意的是,二里头遗址鸭形器物发现较少,而我国江浙一带的遗址中发现较多,据此有学者推测二里头文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南地区文化因素的影响。

标签: 中国 文化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