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用的艾草竟然是红脚艾!
发布于:2020-10-03 被浏览:4102次
鲍姑简介鲍姑(公元309-343年),人,今人,是古代四大名医之一(晋代,西汉易,宋代小妇人,明代。鲍姑也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外科医生,精通艾灸,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性艾灸学家。
鲍姑雕像
鲍姑生活经历
鲍姑的父亲,字太玄的鲍靓,曾经是南海太守,擅长炼丹,在父亲的影响下,鲍姑也跟随父亲炼丹学医。鲍靓还在秀山, 广州市,南麓修建了岳岗大院,供鲍姑练习和学习炼丹
之后,鲍姑和葛洪结婚,一起学习医学和炼丹,并在炼丹制药工作。并去广州, 惠州, 罗浮山收集朱砂等20多种药材作为原料。
目前,炼丹鲍姑夫妇早年的遗迹仍保存在南海西樵山附近的仙岗,鲍姑一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布广州, 南海,博、罗, 罗、浮山等地,一生致力于艾灸技术。
由于鲍姑高尚的医德,他擅长艾灸,尤其精通艾灸,对治疗肿瘤、疣等疾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当地人解决兵团,所以当地人叫她“包仙姑”,常用的红脚艾也叫“鲍姑Ai”。此外,罗浮山,的红脚蒿是最原始的物种。
存在于广州市, 三元宫的“鲍姑艾灸穴位图”对人体的关节、经络、内脏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大部分符合现代医学的原理,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依据,也是中医的宝贵遗产。
浮山,罗焦红艾
鲍姑对世界的影响
虽然鲍姑没有留下任何作品,但她的艾灸经历已经渗透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有100多篇关于针灸的文章,以及各种艾灸技术的案例,非常详细地解释了艾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据分析,葛洪不擅长艾灸,他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炼丹和养生上。《肘后备急方》中有这么多艾灸药方,大概和艾灸高手鲍姑,关系密切吧。
鲍姑烤鸡技艺不仅闻名一时,而且代代相传。有一首丁来写的诗为证:“过井守云头为邻,隔而翁,无空饭,夫婿丹砂不待人穷,不赏古酒人。谁关心病人?我来求三年,等我烧了,就该回到万世之春。”。鲍姑死后,岭南人在秀山, 越, 广州的下三元宫修建了鲍姑庙,以纪念她对医疗事业的巨大贡献。为表彰鲍姑对中国灸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