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宝钗黛玉 非黑即白

发布于:2020-12-28 被浏览:2878次

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还想“娶个薛宝钗为妻”。诚然,宝钗美丽、端庄、平和、多才多艺,是普通男人最“有用”的妻子。如果你是一个富裕家庭的主人,她可以尊重你的地位,陪你享受。她能和这个家的各种人和谐体面地相处,不苛刻,不垂直;把繁杂的家务管理的井井有条,不铺张浪费。如果你是一个中产阶级以下的人,她会为你维持合理的生活,甚至帮你过上贫穷的家庭,减少你很多烦恼。如果你有或多或少的空余时间,她也会和你谈诗谈画,满足你优雅的情怀。她让你爱,让你尊重,总是远远地相安无事。她绝不会有任何不礼貌的举动,不友善的言论,或者随便和人吵架。世界上寻找幸福的男人,大概都不想有宝钗这样的老婆吧。

也许是因为太过同情失败者,别人觉得这个标准的夫人虚伪阴险奸诈,故意破坏宝玉和黛玉的婚姻,无端篡夺了“宝二奶奶”的地位。《红楼梦》的一些播音员甚至坚持说宝钗和宝玉先“脱身”,并对她进行了极端的谴责和诽谤。所以“扶林”和“扶薛”就成了历史上两个极端的派别。《二借庐笔谈》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许孝道《红楼梦》,尊薛抑林。我以为林黛玉苦,宝钗重,直接被作者忽悠了。老公黛玉酸固;和天真,在天空中相遇;宝玉有第二知己吗?邝黛玉,随着宝钗的强奸,抑郁成功,口头倾诉。匡宝钗在人前会故意装乔,如果沉默中没有人;看金锁,真情流露。季茂春、俞、三人谈及此书,意见不一,互相冲突,挥起旧拳,俞先化解。于是两人发誓不在一起说话。

像他们这样的诉讼永远不会清楚。如果林雪和林雪在人们心中都没有相当大的分量,各有各的长处,那么《红褛梦》的大悲剧就无法成立。关注现实生活的人,比如薛宝钗!倾向于精神生活的人,爱林黛玉!人类之中总有两派,一派把握现实的功利,一派追求艺术境界;一个人可能经常陷入实际福利和意境的矛盾;林雪的两个典型例子是《红楼梦》的作者根据这一客观事实塑造的截然相反的形象。

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个解释上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心理。中国浪漫主义作家不同于拜伦、歌德、普希金,中国现实主义作家也不是巴尔扎克、莫泊桑、契诃夫、易卜生。过去,中国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作家很少对自己时代的所谓“正派人物”采取大声诅咒或坦率揭露的态度;他们的写作经常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红楼梦》对老太太的不满,《西厢记》对刘备侧面的描述,《三国演义》对宋江心理的分析都是一样的,一方面揭示了他们的地位和优势。因为那不是你喜欢的角色,但其实是不可能采取敌对态度的。只有把自己逼得更客观更深刻的人,才能挖掘出那些装正统的人的内涵,用极其细腻的技巧指明自己的命运。《水浒》里有两个这种风格的人物,一个是贾政,一个是薛宝钗。作者对待这两个人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和她不能任性,不能被忽视。

《红楼梦》作者曾借湘云与戴宇联袂作诗之机,说“不要为圣人歌颂而内疚”,可见他对当时普遍载歌载舞的正统文艺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写作,主观上提出了宝玉、黛玉超越时代的思想和风格;客观方面,他总是指出当时主流势力的衰落,从来不鼓吹康干在清朝全盛时期的统治。宝玉黛玉违背了时代的力量,自然是悲剧的主宰;另一方面,一些代表正统势力制造别人悲剧的人,他们所立足的团队,也在动摇,在分裂,在死亡。玩火的王熙凤被罚。无能固执的贾政,老了也没有出路。抢他职位的薛宝钗也牺牲了。只有这样,他才表现出一种概括时代的综合悲剧。

当然,作者提出薛宝钗作为林黛玉的典型对照。作者从人的一般形象出发,赋予薛宝钗几乎可以压倒黛玉的力量:她的外貌、品德、智力,不仅可以处处与黛玉为敌,而且赢得了被环境所仰慕、所喜悦的地位,成为封建中国最幸福的女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宝玉、黛玉对时代的坚韧,才能让人明白,在正统的风格之外,还有一种超群的灵魂。话虽如此,宝钗的提议自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作者不能不尊重传统的爱妻爱母主义作为当时女性生活的主导规范。举个例子,对自己无动于衷,守寡如教子的李婉,明显称赞了自己“完整”的人格。

如果作者根本看不上宝钗,她就失去了分裂宝玉感情的资格。在这里,所谓宝玉感情的分离,并不一定意味着宝钗可以从恋爱技术上争取宝玉,而是宝钗完美的风格足以让宝玉犹豫和怀念,无法专注于黛玉。更准确地说,宝钗和黛玉是两个时代分别代表——正统和浪漫主义的两个典型。宝玉被第一时代的力量所羁绊,被第二时代的精神所吸引。只有这样,他才能毫无任性地飞跃,不能安于现实而屈服,从而形成爱情生活中的时差矛盾。这是作者对爱情与时代关系的正确认识,绝对不同于很多传奇小说的低俗风格,只把两个女人的平等美作为爱情纷争的关键。

标签: 宝玉 黛玉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