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 中国人会在健身上花更多的钱| |健身房
体医结合,美容健身,中国健身消费新契机。
作者/洁洁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2020年的疫情推迟了但更多中国人并没有减少健身消费的预算。线下健身房的消费增长
比如高蛋白代餐、零热量泡水的健康食品,从今年3月开始就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当更多人讨论Peloton的时候,中国的居家健身开始受到资本的青睐。同样,即使面临店铺关闭,以lululemon为代表的运动服装品牌仍在继续扩大在线业务。
健身消费的加速是更多人积极提高健康和免疫力的表现。具体落到「吃、穿、用、练」的健身上,是将持续下去的新消费趋势。
可以预见,2020年后,中国人在健身上的花费会更多。
关于中国健身消费机会的预测,首先关注的是体医结合全面落地.因为利用体育运动替代医疗,的重要性,它已经上升到国家健康水平。
自2004年玉鸟健身首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以来,体育与医学的结合已经涵盖了健身品牌与体检中心和康复中心的合作。即使是健身教练,也可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运动处方培训,提高服务能力。这里更有健身房的全新机会。
其次,美和身体将成为「颜值经济」下新的健身消费趋势。
现有的健身房可以通过与美容行业的紧密结合,扩大新的现金流或挖掘女性用户的新价值。另一方面,更多的美容机构也拓宽了体育健身层面的消费边界。甚至运动与美容需求的重合,直接推动了“运动美容产品”的热销。
中国FIBO
回头看,这是健身消费更趋于健康生活方式层面的体现。
更能体现这种趋势的是国内健身展的新布局。例如,在FIBO中国2021中,首次围绕大健康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服务内容,动员设计包括健身健康展区、设施服务展区、营养食品展区、时尚潮流展区、美好生活展区等。
中国消费者会在健身中找到一个满意的渠道,这也是回归健康之源的需求。
2020年
是健身消费提速的一年
任何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几乎都是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非典后的全民健身热,几次公共食品危机后的健康饮食倡导。
2020年,在疫情形势下,改善几乎所有个体都增加了对自我健康的关注。的高压工作环境,往往是一个社会话题。同时,保健品的主要购买者也在90后、90后出现较多。
当健康成为全民反思的话题时,今年也成了加速消费健身的一年。
在首先是健康食品增长。,替代膳食的场景,如蛋白质棒,被打破,成为每个人每天都能吃的产品。
在国内,便携性和健康性的产品并没有占据快消渠道的主流。但至少从上海和家庭超市的货架上看,日渐增多的蛋白棒等产品,打破代餐圈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了。
根据电子商务的数据,当更多人还在朋友圈讨论Wonderlab的广告时,2019年建立的新品牌已经显示出相当大的持续增长。同样,上线一年半的代餐品牌Smeal,今年3月的销售额也突破了3500万。
除了健康饮食,更多人的需求还是体现在体育锻炼上,体现在家庭健身的成长上。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指出,疫情过后,疫情之后线上健身用户增长为23%。6%的用户更多地使用在线健身,而有意继续线上健身的用户为60%。3%的用户刚刚开始使用
事实上,就像硬件产品本身一样,今年,金史密斯集中完成了两轮融资,规模达1亿元。另外,以结合健身内容的家用产品在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为例,JustinJulie健身,AI健身myShape等。选择了健身镜产品作为突破口。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
基于健康生活理念的升温,个体对健康的关注加快了整个健身消费潮流。
京、沪、苏等甚至在宏观的政策上,也有促进健身消费的措施。,都有体育消费促进活动,而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场馆建设的最新意见进一步促进了健身服务的供给,普及公共健身房是主要解决方案。
健身消费呈现多元化增长,2020年后,也可预见中国人将为健身花更多钱。
体医结合、美容美体
中国人将为健身花更多钱
体医结合的呼吁,即将成为促进更多人参与运动健身的主要动机。
这种诉求的本质是用运动代替医疗,从而恢复健康。例如,在CPPCC成员李国平的最新提议中,应开展运动处方医师的培训和示范,并推动建立运动医学专科医院,这可能有利于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发展。
事实上,在明年初的中国CHINA 2021健身展中,健康生活展区将通过拓展展览渠道,重点关注医疗与体育、运动康复与健身的融合,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
核心方式是是健身品牌与体检中心、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医疗企业客户之间建立业务互通的合作机制,拓圈发展新业务。
目前也有格式可以作为健身品牌与大健康产业契合度的参考。
比如健身教练对康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康复内容供给的空缺。比如刚发布的《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第一版,中国的机构数量和欧美相差甚远。就机构密度而言,每362万人中有一家康复机构,而美国有8400家。
:体育康复产业比较来源《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
2020年后,健身公司跨圈美容的现象会更加明显。美容美体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明年也将登陆的FIBO中国2021,将首次开放独立分区的美丽生活展区。威尔引入美容护肤仪器、美容护肤产品、美体SPA/水疗产品、美容美体产品、瘦身纤体产品等内容。
从核心目的来说,是覆盖更多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专业群体,包括高端白领企业客户、健康中心、美容健身机构等。
当然,健身公司跨美容行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Equinox是美国的精品健身房,每年举办5-6场美容主题的会员活动,最早与欧莱雅旗下的科颜氏合作。运动服装品牌Lululemon开发了一条美容护理产品线,包括口红和面霜。
卢勒蒙自助
基于同样的目标用户,通过美服满足女性客户的需求,才是美体增长的原因。
总体而言,「健康生活方式」是2020年后整个健身消费的核心方向。
除了原有的健身场馆,明年3月21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落地的FIBO CHINA,首次全线调动了涵盖「吃、穿、用、练」的多元化健身消费业态。还将覆盖康复医学、企业客户、体校、美容/健身/减脂机构、烘焙行业等。
中国FIBO
FIBO环球中国负责人陈素素表示,在疫情形势下,C端用户非常注重健身和健康,同时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渠道也逐渐丰富,这是展览布局向健康生活方式扩展的信号。
“因为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更多的人有机会关注健身消费领域。此外,网络渠道的日益普及和女性对身体管理的日益重视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健身消费的新机会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身消费的新机遇。
麦肯锡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显示,公共卫生问题导致消费者行为发生显著变化,66.7%的受访者比疫情前更加关注产品安全,近33.3%的消费者增加了对新鲜食品的消费。
基于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在健身消费上投入更多。
例如,在明年的FIBO中国展览会上,我们将更加关注终端用户的一站式体验。首次引入「FIBO Park」的概念,包括课程体验、品尝市场购物、拍照、与健身博主互动等体验。除此之外,还有健身赛事可以看,比如健美、CrossFit、力量举重、街头健身、大力士比赛等。
立足中国和再拓宽海外健身消费市场,也是FIBO中国的重点经营方向。
陈素素还告诉GymSquare,“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让中国健身行业走出去,与世界深入交流,这是FIBO的核心定位。”虽然疫情限制了外汇交易,但今年,中国当局将通过德国在线FIBO国际买家数据匹配在线买家和卖家,以促进贸易机会。
疫情对线下健身消费的影响仍在继续,但健身消费本身将经历前所未有的释放机会。 GYMSQUARE
-结束-
欢迎所有从业者参与GYMSQUARE提炼
《2020中国健身行业调研》
该问卷旨在调查中国工业的现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