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七件文物应该是“活的” 并计划通过市场运作实现更好的保护
中新网12月5日电(记者刘诗昕、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作家林把她在北京南部的生活写成了《城南旧事》。她的故居,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晋江会馆,被列入北京市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规划,现已退役,等待量身定制的方案“居住”。
在今天召开的北京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年会上,西城区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区除晋江会馆外,还有6个文物活化利用项目。除了也是名人故居的歙县会馆,还有反映商业文化的钱业会馆、西单酒店旧址、聚顺、展南老店旧址等。反映戏曲文化的梨园会馆、反映北京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新城区泰安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而精彩的故事,传递着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据悉,该文化活化项目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寻求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文物项目。
首批参与活化利用项目的文物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好的特点,单层建筑面积372-1404平方米,均已退役,列入政府文物修复计划。
目前,共有97家社会机构进行了咨询和联系,最终有33家机构提交了53份利用计划,相关部门对利用计划进行了预审。该项目向申报机构提出了利用文物的原则,以保护和体现文物建筑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价值,促进文化、商业和旅游的融合,同时让公民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申报机构必须遵循公共属性,不得以各种名义设定公共访问门槛;坚持独立经营,不将建筑物作为资产进行转租、承包、转让、抵押等经营。此外,每个项目都要单独设立一个展厅,充分展示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外开放。
此前,西城区曾尝试过活化利用一些文化建筑,比如福州的新楼变成了禁毒教育基地。福州新会馆是林则徐在北京帝国理工大学任职期间购买的地方会馆。在北京生活七年后,福州新馆是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的福州图书馆变得拥挤不堪。退役改造后,2019年底按原风格翻修的新福州图书馆,以北京禁毒教育基地的形式对外开放。有两个主题展览,《反吸烟的林世勇泽旭》和《禁毒斗争,任中之路》,分别讲述了反吸烟英雄林则徐一生的风风雨雨和中国近代禁毒工作的发展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