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能全力冲刺!每天努力练习12个小时以上
美食胜于技艺。
当广州塔的“亮点”迎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时候,也预示着全国各地的技能精英都将进入赛场竞争、角逐。
我省的“冀”人现在准备打仗怎么样了?他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期待?
来自中国吉林网的记者来到吉林工商技师学院。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名选手紧张有序地处理着手中的食材。
牛肉在煎锅里发出咝咝的声音,传统的方法棒在高温烤箱里不断变化。这里做的美食让人垂涎。
但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比赛现场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完成作品,才是“王道”。
12个多小时,这是四位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而这种艰苦的训练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
担任裁判的吉林工商技师学院讲师田伟强说:“本次比赛有2名西式烹饪选手和2名烘焙选手参加。他们从2019年1月开始训练,每天早上8点训练,一天训练6个模块。需要10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弥补不足。”
吉林工商技师学院杨冬生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并于2018年加入国家集训队。
在这场比赛中,他将展示手指餐、菜肴海鲜和牛柳主菜。杨东升本人对自己的突出成绩并不满意,因为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成为第一。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后,我也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交流技能获得了一些经验。在这两年的训练中,我反复磨炼自己的缺点,继续学习。”杨东升表示,经过两年的不断打磨,他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定,他会在这场比赛中努力为自己的目标加油。
包剑锋磨练了自己,这是张世玉近两年在吉林工商技师学院培训的真实写照,也代表了她在这场比赛中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她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获得烘焙项目第六名,但不幸未能进入世界技能大赛。
在这两年的训练中,她反复看对手的作品,打磨自己的缺点,检查并填补差距,强迫自己练习到筋疲力尽。
张世玉说面包是活的,应该用心对待。看似简单的烘焙、发酵、烘焙的过程,其实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有关。同时,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把外观好的面包烤到内部毛孔均匀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完美状态”。
“不强迫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大的能量。”她笑着说。
为了在比赛中更好的“争分夺秒”,选手们只能在场外刻苦练习,进入“冲刺”阶段。训练12个小时以上也是对他们技术和体能的双重考验。
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田伟强老师说,虽然运动员在训练中会遇到疲劳和疲劳,但在教练的技术指导和心理指导下,他们都在为目标而努力,为吉林省争光。
技能匹配水平,食品科学放下梦想。让我们一起呼唤他们。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文字/摄影/摄像 赵叶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