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旗袍走进“市民文化客厅”
11月15日下午,上海书城福州路店门口发生骚动,仍在选书的读者被吸引一个接一个。原来是一群穿着旗袍,衣着考究的女人走了进来,她们要去参加“市民文化客厅”的海派旗袍专场演出。市民文化客厅,以“市民文化客厅,人民文化大餐”为活动宗旨,由上海报业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共同打造,至今已举办16届。
活动现场展示的手绘旗袍
旗手的袍子旗袍不是起源于上海,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成为“新上海人”,新名字——海派旗袍。加上“海派”二字,旗袍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海派旗袍继承了历史赋予它的丰富底蕴,同时又勇敢地站在时尚潮流中,融合了中西服饰的审美精华。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熏陶下,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柔软中隐藏着性感的优雅和坚韧。
2009年,海派旗袍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派旗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首次亮相,震惊世界。从此进入米兰世博会、中国台湾花卉博览会、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央视春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舞台。
海派旗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氛围,在传播海派旗袍文化的过程中,2014年成立的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集体,由成千上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上海女性自发组成,体现了上海女性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充分诠释了海派旗袍“因你而更美”的文化内涵。
活动期间,上海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回忆起她在祖母影响下爱上旗袍的故事,讲述旗袍如何帮助她达到平衡。“我觉得穿旗袍可以平衡我们商界所谓的女强人。穿旗袍让女人更自信、更优雅、更健康、更有品味。”
左起:《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主编顾,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会长沈,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毛,全国劳动模范吴尔玉。
沪剧,又叫西装旗袍剧,和海派旗袍关系很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毛表示,作为海派旗袍文化的代言人,推广海派旗袍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参加过三次春晚,都和旗袍有关。
另一位参加活动的海派旗袍文化大使是全国劳动模范吴尔玉。从当年的空嫂到如今的空奶奶,这位全国人民熟知的服务明星带着熟悉的笑容说:“穿旗袍自然会约束你的行为,变得优雅。”
中国十大旗袍品牌之一、上海著名商标“满楼兰”总经理陈力以连线的方式参加了活动。这位在法国留学,多年沉浸在欧洲时尚圈的“80后”上海女性说,她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刻穿旗袍,赋予了她力量,为旗袍注入了新的活力。满楼兰利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将传统旗袍制作工艺带入新时代,赋予海派旗袍时尚活力,实现了东方魅力与西方时尚、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的双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