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 发布许多最新考古成果

发布于:2020-11-15 被浏览:3369次

为了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脉和当代价值,首次在市级层面联合举办的2020年北京大运河文化节于11月7日正式开幕。开幕式发布了大运河相关文艺作品、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大运河文化遗产游览路线,并在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各区开展了“网上名人打卡处”推广活动和“尚云运河”系列直播活动。

开幕式现场

据了解,在大运河文化节期间,八大板块三十一个主题活动逐步展开。近10天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人们对大运河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关注,进而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

历史上,中国大运河在世界罕见的时空尺度上实现了南北资源和产品的大跨度配置,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促进了广阔土地上的经济交流、人员交流和文化交融。有人列了世界十大大运河的名单。中国大运河以开挖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位列第一。2014年,中国大运河以文化遗产的名义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让这条延续了3200多公里,延续了2500年的河流充满生机和活力?

2019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明确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中长期目标。

展望2050年,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成为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示范工程、国家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热门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首都的标志性工程、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华文明的黄金名片。

发布大运河文化带最新考古成果

开幕当天,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明杰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的最新考古成果。

他说,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沿线的考古成果品位高、分布密集、时间跨度长,是先人留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近年来,北京以大运河为核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百福泉、雨荷老路、卢希安古城等9处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场地类型包括运河的水力遗迹,如闸门、堤坝、桥梁和码头,以及城市场地。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考古勘探取得了初步成功。考古学家在百福泉遗址、舞台和独龙王寺周围进行了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为12000平方米。百福泉九龙池出口被发现,基本决定了九龙池的范围和古百福泉的流向。

百福泉考古发现九龙池出口(来源:北京文物研究所)

考古学家还对通惠河、雨荷河遗址、西板桥河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元代通惠河、明清雨荷河、东步崖桥、澄清中门、澄清下门、二道桥、雨荷寺等重要遗迹。并清理了明代西板桥的桥位和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古城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古道,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水运具有重要意义,也见证了大运河水运的兴衰

山人桥遗址发现重要铭文

在大运河沿线的汉代卢希安县老城区,考古学家发掘了汉代卢希安县老城区当地的城墙、护城河和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东南的遗址,面积约3.6万平方米,初步掌握了卢希安县古城遗址的范围、形状、组成、建设和废弃情况。据文物专家介绍,卢希安县古城遗址的发现,将通州的历史提前到至少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证明通州早在2000年前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考古学家还发掘出了一定数量的冶炼和铸造相关文物,如冶炼渣、炉墙渣、石(沙)扇渣等。位于卢希安县老城区的西南部。这是首次在卢希安古城遗址周围发现大型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鹿城地区手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索汉代卢希安古城的冶炼铸造区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历史遗迹遗址的保护展示

这些挖掘出来的历史遗迹都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了保护,其中一些通过建设遗产公园进行了保护性的展示。不久前开始建设的卢希安古城遗址博物馆位于卢希安古城遗址公园。博物馆集展览、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四大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它将成为一个被绿色环绕的博物馆,蜿蜒的小路通向僻静的地方,并与废墟相互辉映。

卢希安县古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模型(来源:新京报)

"文物保护的概念正在从文物向周围环境转变."陈明杰主任表示,通过环境整治和考古发掘,北京进一步恢复了其遗产的历史环境,增强了其展示和解读能力,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其遗产的历史格局,增强了其感知文物之美的文化自信。

大运河沿线的许多文物得到了修复和保护。在上游,重点建设百福泉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实施百福泉遗址独龙王庙壁画保护规划,修复独龙王庙城墙和九龙池碑亭。满居集中游地区已修复古建筑70余座,为满居集、延庆寺、乌塔寺集中连片保护创造了条件。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各种物资都是沿大运河从南方运到北京的。位于大运河下游的燃烧灯塔不仅是船夫的目标,也是大运河北端的象征。燃灯塔建于北周,为八角形砖木结构,每根椽端和次角梁上挂有2248个铜钟,塔上挂铜钟数量为世界之最。

陈明杰说:“下一步,我们必须帮助燃烧的灯塔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要把卢希安县古城、通州古城和蓟县古城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

北京燃烧的灯塔

主办方表示,大运河文化带是一条穿过城市的线形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唯一一条串联首都核心区和副中心的文化带。举办大运河文化节将有效加强城市之间的文化联系,促进城市文化氛围的不断改善。

据了解,在2020年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上,还举办了主题为“长运河,传承文化脉络”的“大运河文化带考古成果展”。展览以图文形式展示了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沿线遗址的考古成果。

展览分为几章

标签: 大运河 遗址 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