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大运河9项新的考古发现被公布 冶炼业的遗迹首先在卢希安县的老城区被发现

发布于:2020-11-09 被浏览:3068次

大运河文化节期间,大量运河“往事”亮相。昨天,市文物局宣布,京杭大运河北京段9处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市文物局局长陈明杰表示,今年在卢希安县老城区西南部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冶炼相关文物,如熔渣、炉墙渣、石(沙)扇渣等。这是第一次在卢希安县遗址周围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艺品遗迹。这为研究汉代鹿城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索汉代卢希安古城的冶铸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线索

然而,这些发现只是一小部分。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以大运河为核心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在百福泉、雨荷老路、卢希安古城等9处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场地类型包括运河的水力遗迹,如闸门、堤坝、桥梁和码头以及城市场地等。

通过考古,运河的故事更加完整。文物工作者围绕百福泉遗址、舞台、独龙王庙进行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万平方米,找到了百福泉九龙池的出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和古百福泉的流向。

大运河和北京老城的起源逐渐清晰。通过对通惠河、雨荷遗址、西板桥、河道遗址等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元代通惠河、明清雨荷河、东步崖桥、澄清中门、澄清下门、二道桥、雨荷寺等重要遗迹。发现,并清理出明代西板桥的桥位和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古城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

据市文物局介绍,配合北京市分中心工程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大运河旧路的发现,对中国古代水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元明清大运河兴衰的见证;发现甘龙《通州志》记载的萧声寺遗址是京杭大运河第一处考古遗址,对水运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山人桥遗址发现于张家湾,碑文“建于大明万历三十三年,陈进儒监制”,与距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仅1.4公里的——云童桥碑文完全一致;发掘了汉代卢希安古城的地方城墙、护城河、内道,以及城墙外西南、南、东南的遗址,面积约3.6万平方米,初步掌握了卢希安古城的范围、形制、构成、建造年代和废弃年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记者刘伟

编辑王文苗

流程编辑刘伟力

标签: 大运河 遗址 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