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执行国家监管政策 支持实体经济 帮助优质发展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进程的开始,也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始。
近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2021年成功召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肺炎的严重影响,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普惠小额贷款增速比各类贷款高18.1个百分点。银行业和保险业坚决为疫情防控提供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严控严管房地产业务 支持制造业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一直是银监会关注的焦点。银监会数据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八年来首次低于各类贷款增速。
以中信银行为例,本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精神,始终严格控制房地产业务,取得了成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建立机制。中信银行成立了房地产信贷业务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担任组长。实施房地产客户名单管理。二是总量控制,建立覆盖所有产品和机构的全规模额度管理计划,严格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总量。第三,降低增速。2020年,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第四,调整结构。房地产贷款增加的大部分是个人抵押贷款,而公共贷款主要集中在棚改等政策支持领域。五是集中度降低,中信银行房地产龙头企业实际风险资产余额在过去一年大幅下降。
同时,中信银行将在国家政策支持领域投入更多信贷资源,到2020年,所有制造业、普惠性、扶贫、涉农贷款都将完成监管考核任务。其中,制造业贷款(不含贴现)较年初增长22.21%,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48%。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本行将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政策,切实做好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工作。按照“严格主体、严格区域、严格格式、严格担保、严格资金监管”的标准,合理把握房地产贷款节奏,稳步降低房地产贷款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业务管理,防范房地产融资风险。
健全风控体系 夯实管理基础
2020年,银行业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处置有序,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2020年不良贷款处置超过前12年总和,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有序拆解。
中信银行一直在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弥补不足,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中信银行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信银行合并不良率为1.64%,较2017年底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71.68%,比2017年底上升2.24个百分点。
这主要得益于中信银行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建立了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坚实的管理基础。
第一,坚决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中信银行将党委的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重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巩固三道防线,推进一道防线履行贷前贷后职责;加强风险线的垂直管理;深化审计监督和纪律监督
三是优化政策和授权体系。中信银行加强信贷政策的传递和落实,推动信贷政策与营销指引、审批标准、考核和资源配置政策的融合。建立了上限、标准、责任、监督的“四有”授权制度。按照质量、客户、场所、人“四要素”原则,增加对分支机构的差异化授权,激发基层运营活力,同时通过加强授权复检形成封闭的管理循环,保持风险底线。
中信银行勇往直前,完成使命,雄心勃勃,充满激情,将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普惠金融、绿色信贷和民营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为银行业优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