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致力于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
“丁真是个好人。我们村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要看丁姬叔的工作繁忙和为大家奔走。”宾县镇西桥村,村党支部书记丁被提起,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丁是滨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2018年12月,他来到满静镇西桥村担任村里的第一任书记。在村里工作之初,丁就把办实事、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作为自己在村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花了15天时间走访了村里的10个自然村。通过讨论和走访,迅速掌握了制约西桥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取了西桥村的发展优势,确立了发展目标,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基础 改“穷貌”
“想发财,先修路”。丁看到西樵村“晴天灰雨天泥”的现状,认为村里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必须先修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和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丁主动向县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和农村局寻求专项资金33万元;并耐心动员村民干活,在田间修筑了5.5公里的碎石路。2020年,丁斥资65万元修建了一条2.1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道路破损、交通不畅、村民出行困难等问题。
丁(中)正在和富领导讨论。图片由丁提供
针对村支部活动场所脏、乱、差的情况,丁组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在“晴天覆土,雨天覆土”的院子里砌红砖,增设健身设施,粉刷办公室,改造档案室,投资2600元购买电子屏幕,使村委会环境焕然一新,增强了村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生产 换“穷业”
丁知道,一个没有工业的村庄最终将是一个“空壳村”。没有合适的行业,村民很难长期致富。
丁和村委会明确了“以工业促发展,以发展脱贫”的工作思路,以户为基础,一户一策,实现全行业覆盖。他带领有志青年王小玲、贾云龙,富而有才,成为长白的技术专家,共同发展家禽孵化养殖业,孵化鹅雏4万多只,鸡雏6000多只;育成鹅22500只;林下养鸡1000多只,增加40多万元。他协助村民张欣怡、邱喜之尝试种植高粱、黑米20多亩,并帮助接触市场,平均家庭收入3万元;引导村民沈海涛种植榛子30余亩,红豆20余亩,蒲公英10余亩,增收7万元。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西樵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全村3户以上28户,10户以上6户,20户以上3户,60户以上2户;养猪户3户20头,2户50头,200多户。将建设一个80平方米的鹿棚,发展梅花鹿的养殖和繁殖,梅花鹿18只,规模已下达。成立了两个养殖合作社、一个食品加工合作社和一百个肉牛养殖合作社,有20名村民加入合作社,解决了7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倾真心 做“亲人”
丁云菲把西樵村的每一个村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路上问候,看望家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2019年春节期间,难缠的吴宝玉突然脑梗。丁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