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呼玛发现的古代岩画遗迹
发布于:2020-12-29 被浏览:2465次
12月27日,大兴安岭历史文化发掘整理课题组人员在进行岩画资源发掘活动时,在呼玛县三卡乡东南15公里处的两个相连洞穴中发现了古代岩画遗存。据中国岩画学会理事(专门委员会委员)、大兴安岭森林岩画研究发掘保护人李宝成介绍,新发现的残岩画与呼中北洞发现的岩画考古年代基本一致。由于天气寒冷,没有对这一发现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科学取样。
发现剩余岩画的洞穴。
据了解,大兴安岭岩画大多分布在古代人类活动宜居、安全、避风的山崖、石墙或洞穴中,绘画内容主要通过对万物的崇拜和当时生产生活的镜像来表达。据考古调查,我国大兴安岭和伊勒胡里山已发现岩画70余幅,是我省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省考古学家就在大兴安岭漠河、满桂深山中发现了“相声”的彩绘岩画;近两年来,陆续发现了大量岩画遗迹,主要是人物和动物。
洞外挖掘。
2011年以来,国家和省内考古专家在乡户县洞、东临呼玛、西临漠河西北的仙洞、北邻黑龙江的睢安等地发现了近50幅岩画。
(图片由李宝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