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快讯 >> 文章正文

孙武冬天去麻厂挣钱

发布于:2020-12-24 被浏览:3031次

冬季,孙吴县清溪乡平顶村大麻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麻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打麻机隆隆作响,大麻纤维滚出、梳理、包装、倾倒、连锁有序……一片繁忙的加工景象。

“以前,冬天忙完农活,我就呆在家里,在街上溜达,打牌。现在,我在家门口的亚麻厂打工挣钱,还挣得多!”清溪乡平顶村村民祖长青说:“从2017年开始,寒假我就在村里的麻厂打工。月收入5000多,能工作两三个月。收入可观。”

近年来,清溪乡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了大麻种植加工产业。2015年成立孙吴平定大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种植大麻2300亩,今年大麻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

“冬天,人基本不忙。麻厂每天大概有30个人在工作,人均月薪5000元左右。”平定大麻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贺海军表示:“过去几年,合作社雇佣了200多名村民,带动了120万元的增长。”

demo.jpg

村民们正在打麻。

在清溪村农妇耿的家里,几个农村妇女正在织麻拖鞋。“织一双麻拖鞋可以赚4块钱。如果有订单,一天可以织20多双。”颜魏莹指着锄头上已经织好的几十双麻拖鞋。“现在很好。村里帮我们想办法发财了,我们坐在家里锄头就能挣钱!”

demo.jpg

做麻拖鞋。

为了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清溪乡党委和政府于今年7月支持成立了马润麻编鞋业有限公司,用合作社生产的麻纤维编织麻拖鞋,年产6000多双,大大增加了就业的数量和种类,给农民带来了24万元的收入。

“汉马处理让冬天的闲人不再闲着。将近一千名农民去大麻工厂工作。汉马种植和加工确实为我们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和良好的方式。”孙吴县汉马协会秘书长郭京飞说。

大麻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加工都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已建成19条加工生产线,100多户从事种植、加工和贸易,员工2700人,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麻产业在孙吴县扶贫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麻合作社扶贫”的模式已经形成。据估计,孙吴县的大麻产业扶贫带动了1000多人脱贫。农民以土地入股和流通的形式参与种植了3.5万亩大麻,500多人从事大麻加工生产。贫困家庭人均收入每年可增加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