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909万2021求职大军进入战场 “后疫情”就业季走到了风口浪尖

发布于:2020-12-19 被浏览:3588次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范实习生杨洋

909万,这是教育部刚刚给出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今年的就业季节更具挑战性。及早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与招聘活动。很多大学生选择去争取录取;初秋;一些大学生不再盲目跟风“铁饭碗”、“一线城市”,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在基层创造一个世界。

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观察到,当近千万大学生涌入求职市场时,每个毕业生都早早做好了求职准备,以避免疫情的影响。高校、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也在各方面努力,不断拓展资源,引导就业,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11月14日,求职者观看招聘单位区域分布图。同日,河北省沧州市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沧州体育场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下“精准对接”和线上“云招”相结合的方式。500个家庭单位提供了13 000多个就业机会,近10 000人实现了就业意向。袁立伟/照片(新华社)

交 织

874万与909万

“有时候出去面试,你要喘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心里还要说很多遍……”林紫(化名)2020届毕业生,本科和硕士都在华北某“211”高校就读。在她看来,她的专业偏理工科,而且太小。由于主客观原因,2020年的春秋笔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在家已经失业好几个月了。

最近林紫接到一个报价,正在犹豫要不要去。“我可能等得太久了,我一直不确定我应该签哪份工作。我现在犹豫了。其实我现在对这份工作不是很满意,但是家人朋友都劝我赶紧安定下来……”

“先就业再择业。”林子说。

而2020年874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没有告一段落,2021年909万求职者也已经挺进战场。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余汉宇一直在做大学生就业工作。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她一直被陪伴两个学生的就业工作深深打动。

“年初疫情爆发后,毕业生就业受到严重冲击,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所有求职方式由线下变为线上。很多在秋招时持观望态度的同学,原本是想在春招时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理想的录用。我觉得学校甚至全国都没有什么线下招聘会。此外,长期在家学习生活,求职压力倍增,“二战”考研,就业缓慢,无就业明显增加。”余涵予说道。

相比于被疫情冲击猝不及防,余涵予为了应对2021届毕业生的求职压力,早早开始做准备。

“今年5月和6月,我们已经开始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做准备,这是前所未有的。”余涵予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暑假前,她开始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督促大家准备简历,并提供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同时,她继续帮助学生修改简历,模拟面试。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也在抓紧失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只要已经离校的失业毕业生岗位没有落实,教育系统会继续提供支持,让他们不间断地成为风筝。”在9月28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大学生司司长王辉这样说。

王辉说,对于离校的失业毕业生,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已安排下半年招聘,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高校引导有就业意愿的失业学生积极报名就业。此外,地方高校要做好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的信息衔接,确保愿意工作的毕业生充分融入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按规定在学校保存两年的政策,继续为离校失业毕业生举办专门的网上招聘活动。

冲 击

“就业难”与“求贤若渴”

当2021届毕业生进入就业的“战场”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11月19日,东北大学在辽宁沈阳举办2021秋季就业双向选择交易会。同日,东北大学2021秋季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刘长春体育馆举行,500多家企业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照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标签: 疫情 工作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