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江让每一个农场都闪耀着智慧农业的光芒
两年来,我们建设了北大荒集团三江分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农业建设,使农业生产向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建三江正在经历一场蝴蝶的历史性飞跃."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建三江粮食生产又获得丰收。
叠盘暗室大大缩短出苗时间
“以前大米需要7到9天才能出,用堆叠暗室技术48小时就能完成!”建三江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的种植者刘永兵对这项新技术感触颇深。过去出苗温湿度难以调节,出苗不均匀,苗木质量差。秧苗被锁在一个又热又湿的“小黑屋”里,堆放在暗室里,恒温32,恒湿60%的环境为种子创造了最好的生长空间。原来需要七八天的育秧期缩短到48小时。在刘永兵的稻田中使用堆垛托盘和暗室设备后,成苗率提高了5%左右,每亩可节约种子0.5公斤。
用堆叠托盘在暗室中出苗。
堆垛托盘暗室中的出苗设备还可以与流水线播种设备协同工作,通过一站式机械化完成装土、播种、浇水、覆土、出托盘、托盘堆垛。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主任秦思军告诉记者,在暗室中,单根播种线每小时可播种800株,每天可播种1万株。叠盘暗室育苗技术为掌握耕作时间、积温、早育苗、壮苗提供了基础。亩产增加20斤左右,为3.3%,亩产收入增加52元左右。
建三江分局农业发展部部长李介绍,今年建三江推广示范了水稻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购置叠盘育秧设备123套,253万盘,示范面积4.1万亩。育苗水平和产业化生产能力提高,预计明年推广28万亩,为水稻丰收奠定基础。
在棚子里育苗。
叶龄诊断实现田间精细管理
“水稻长得怎么样?什么时候施肥,防病除草?我只需要在家里拿出手机看看。”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农场的农民们打开了一款智能叶龄诊断APP向记者展示。通过该软件,可以查看叶龄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叶龄决定田间管理措施。“过去,现场管理完全依赖主观判断和经验。现在用大数据分析更准确有效。”
叶龄智能诊断APP页面。
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勇解释说,叶龄智能诊断有点像对水稻叶片的“人脸识别”。通过在田间设置高清摄像头获取叶片图像信息,结合田间环境信息,通过后台云服务系统的高效智能诊断,根据叶片的生长情况,指导种植者的栽培技术和植保技术。二道河农场今年开展了叶龄智能诊断服务技术和病害智能预测服务技术推广项目。
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徐祥龙表示,通过手机APP将指导信息直接推送至农民或农场管理人员的手机,解决了为农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
叶龄诊断采集设备。
除叶龄诊断外,建三江分局今年在智能变量施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2009-2020年,二道河农场连续12年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建立了水稻全生育期施肥配方图。通过点击农场地块的位置,您可以查询施肥建议卡,种植者可以知道
胜利农场种植者王涛位于第一个智慧农业示范区。他说,在田间管理期间,实现了无人驾驶拖拉机耕作和自走式喷雾器变量喷洒农药、叶面肥和化学防治剂。改造后的农业机械实现了地面无人转向、喷杆自动升降拉伸、喷雾等功能。减少了司机的疲劳和机械耕深的不一致,节省了人工成本。
没人收割。
将无人化农场做出行业高度
七星农场的农民严大明今年种植了250多亩水稻。前些年春耕最忙的时候,他不得不雇人帮忙。今年因为疫情,很难招到人。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他买了一台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高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为了解决“谁来种粮,怎么种粮,怎么种好粮”的问题,建三江近两年一直在探索“无人农场”项目的建设。
检查变量施肥机。
今年,建三江已建成七星、二道河、创业、宏伟四个水田无人农场示范点,胜利、李钦德两个旱田无人农场示范点。其中,利用水田无人拖拉机41台,完成1.03万亩的制浆作业;875台无人驾驶和直驱式助插机完成了26.4万亩移植作业;无人收割水稻、大豆、玉米共计15000亩;168台旱田拖拉机配备导航系统完成整地播种,共计110万亩,实现种植、管理、收获全过程无人操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表示,建三江实施的无人农场试验示范工程,是国内外主食作物规模最大、参与试验示范的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最多、作业环节最全、无人技术最先进、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无人化程度最高的无人农场工程,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还有更多“大目标”
站在建三江七星农场的数字农业平台上,记者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智能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以及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和展示。各阶段的环境因子、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监测、产量评价和作物生长数据图可以更科学地指导生产和田间管理。从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到无人农场建设和田间智能管理;从智能育苗硬盘生产,到智能堆暗室出苗,一波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为重点的智能农业建设正在席卷整个三江地区。
三江源建绿色农田。
目前,农垦建三江分公司已实现水田种植智能浸种催芽、智能育秧硬盘生产、智能码垛和暗室出苗、水田智能温湿度控制、水田无人植保、无人整地、无人移栽、辅助直移栽、智能叶龄诊断、智能控制灌溉、本田无人植保、无人割晒、无人直收、无人机耕、无人机建等无人作业,旱田已实现播种、植保、中耕、收割(合作接粮)、犁田、秸秆打捆等无人作业。
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说,建三江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8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作为国家现代大型农业示范区,近年来率先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种植和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科学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