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形成体系 政策精准 扶贫永久村 日子富裕 前景光明
“它们非常真实,人们热情高涨,困难的事情和麻烦有助于解决它们。”
“专案组一来,就解决了很多年的大问题。要不是他们,真不知道这座桥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团队来了之后,我们组织我们参加扶贫项目,之后每年分红,有的还参加公益岗位。这些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永久村位于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东北约5公里处,过去因缺乏工业支持、劳动力缺乏、疾病和残疾等原因而贫困。省地矿局选派的扶贫小组进驻永久村三年多,支持该村形成“61”合理配置的扶贫产业项目体系,如沐源的包加工、养猪等,带动贫困家庭参与扶贫产业项目,为“连欣桥”建设做出贡献.全村人认定,立了卡的贫困群众已经脱贫。
实:立足实际找突破,布袋变身成“福袋”
今年秋天,科东龙矿李九制袋有限公司现场分红会议在永久村召开。永久村68户贫困户领取800元分红。高丽秋等四名参与生产布袋的人员共获得工资13720元,工作小组授予他们“脱贫攻坚带动人才”荣誉证书和500元奖金。这是龙矿李九制袋有限公司第三次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2018年和2019年,每户分红分别为700元和800元。
2017年,永久村共有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172人。很多贫困家庭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的难度可见一斑。2017年6月1日,省地矿局扶贫小组正式入村工作。根据地矿局党委的部署要求,扶贫小组坚持工业扶贫和个人扶贫相结合,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加强集体经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就业援助、改善永久村生活环境等各项扶贫工作。
扶贫队长葛江红在村里考察时发现,农村的大姐们经常自己做鞋子和鞋垫,而且做工也不错,其中就有爱大惊小怪,不服输的高。高年轻时以能力出名,但现在他患有心脏病,不能做农活,导致因病致贫。在永久村,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贫困户。“学姐”能做什么工作?能否结合省地矿局的工作特点?能有稳定的市场吗?我们能在帮助志愿者的同时帮助穷人吗?葛江红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地质样品袋上。制作样品袋,对于经常缝缝补补的人来说,有技巧;设备只需要缝纫机,门槛不高;省地矿局每年消耗的样品袋数量是一个稳定的市场。
2018年3月5日,扶贫工作队组织注册了克东县龙矿李九制袋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村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参与生产,获得劳动收入和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现在,制袋已经成为永村的特色产业,不仅是省地矿局与永村密不可分的“纽带”,也是贫困户手中赚钱的“福袋”。
快:快速搭起“连心桥”,路通心畅解民忧
“桥梁损坏严重,汽车只能绕过池塘和水坝,下来还要多走几英里……”“道路在周围,总是有水在中空的地方,和
2017年9月30日,“连欣大桥”竣工。村民们举着“为政府致富铺路,帮助人民脱贫,架起沟通的桥梁”的旗帜,把他们送到扶贫小组的住处。“连欣大桥”不仅到达了公路,也到达了村民的心中,拉近了省地矿局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2019年8月,永久村遭遇多年未见的洪水。邻近的村子都很着急,周围的一些村子已经开始疏散人群。永久村虽然没有危险,但连欣大桥的水流压力极大,葛江红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我跑到连欣大桥,那里水流湍急,但这座桥“安然无恙”。
“现在,连欣桥不再是一座容易被大水冲垮的桥,而是一座真正能给常住村民带来便利和保障安全的桥。似乎从设计、施工到验收,我们整个跟踪检查都没有白费。”葛江红说。
准:对贫困户心中有数,让好政策对号入座
永久村每户贫困户的墙上,都有一张工整的“单子”,上面写着“衷心感谢党的善良和自力更生办好小康社会”。有关于专案组全体成员的信息,“四连”帮助干部。信息、贫困户基本信息、扶贫光荣证、扶贫政策落实到户,每户享受什么政策、报销或收入.从精准识别到2017年,然后,每一个内容都很清晰,每一个数字都很清晰,比如脱贫、脱帽、脱贫、巩固、“两保三保”、“三通三惠”,针对家庭的个性化救助。这和专案组坚持挨家挨户调查,宣传政策,整理内部工作是分不开的。2018年“十一五”期间,克东县县委书记在永久村调研后,在县会议上向省地矿局扶贫工作队制作的《名单》致敬,要求立即在全县推广。
平日,队员们注意按计划分头学习参观,宣传各项扶贫政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利用卫星照片制作了永久村贫困户的地图,村里贫困户的位置一目了然。
在扶贫产业方面,近三年来,扶贫专案组协调筹集资金近300万元,现已形成布局合理的“61”扶贫产业项目体系,包括袋装加工、沐源养猪、新木耳种植、建安农业种植、犹达豆类加工、光伏电站、农民“小庭院经济”,均为村集体所有。在促进扶贫方面,每个贫困家庭都参与了一三个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项目,扶贫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不到3146元增加到2020年的12406元,增长近300%。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省地矿局党委和驻村班子将继续保持艰苦的局面,保持重点和目标不变,从零开始,做好事,结束困扰永久村多年的贫困问题,为农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