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的“老妓女”给黎明村带来快乐
铺水泥路,吃自来水,跳广场舞。黎明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给嫩江市海江镇黎明村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这个省级贫困村于2019年脱贫,全部贫困户脱贫,人均收入11593元。
村民们说,是党的好政策,是他们的“老姑娘”,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
“老姑娘”是村里老人对沈淼的称呼。2015年,时任嫩江妇联副主席的沈淼当选为村里扶贫干部,成为曙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熟悉之后,村里的大妈大伯都不把这个知心人当干部,愿意叫她“老姑娘”。这个老姑娘很固执,别人也不想从城里去村里,所以她面临困难。村里的扶贫干部每两年轮换一次,沈淼在那里呆六年。
“她在工作中有韧性,她的女同们有爱心有耐心,思考普通人的困难,装载普通人的温暖和温暖。”与沈淼共事三年多的扶贫干部边伟光说。
六年来,沈煜走在黎明村的路上,一遍遍参观747农舍,走着走着,三条大自然的泥泞道路变成了水泥路;走着走着,29户贫困户变成了贫困户。
从责任到爱:“老百姓所谓的小事其实都是大事,对我来说都是要事急事”
在黎明村的六年里,沈淼帮助过任何有困难的人,不管他们是否贫穷。房顶漏水,烟囱倒了,药买不到了,夫妻俩吵架,村民都找沈淼解决。为了帮助村民,沈淼咬破了嘴,打断了腿。
在一次家访中,沈淼迅速问她,当她看到78岁的老奶奶梁勤腿上的泥时,发生了什么事。梁阿姨说怕水冲进屋里堵了一晚上水,沈淼心里说不出来。梁琴阿姨家住了48年,位于屯里水道边,一年三四次淘水。沈淼决心想办法给姑姑换房子。村里一套砖房卖了5万,沈淼协调有关部门补贴3.5万,梁琴的孩子加了1.5万,老两口住砖房,不用再受湿气了。“我的老妓女太好了,她帮我解决了一件大事。我还要多活几年。”提起沈淼,梁琴对这个老姑娘赞不绝口。
聋哑村民方国仁,结婚时失去户口。他几十年没有户口和身份证,不能办理残疾证,不能进入合作医疗,也不能去任何地方。沈淼知道这个情况,协调镇党委和两个派出所,多方取证,费了好大劲帮方国仁掉户口,办身份证。56岁的方国仁第一次领身份证的时候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这帮助我们做了最大的事情。有了身份证,进了合作医疗,以后看病就不会有罪恶感了。”方国仁的丈夫邹文心里有底。
74岁的贫困户孙宝忠,多年前遭遇车祸,左腿被砍断。从此假肢成了他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有一次沈淼遇到孙叔叔,看他走路。他一问,才知道老人的假肢磨损严重,脚断了。换个假肢花了一万多,老人换不起。当问到残联的时候,沈淼去嫩江民政局帮他免费弄了个新假肢。
村民耿七年前患了脑溢血,家里因病致贫。沈淼刚到村里的时候,耿严敏还在卧床不起,他的妻子李劲锋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丈夫。她家庭收入损失,欠了20万元看病的债。“沈书记帮我应聘了游侠这个职位,年薪3200。我是在19号上班的
耿元民的身体渐渐好了,现在可以走来走去了。为了帮助耿严敏康复,沈淼协调嫩江残联,在他的院子和屯里的水泥路之间修建了一条30米长的水泥路,让耿严敏可以走出院子。“有一次我遇到沈的秘书,我问我为什么脸色不太好。我说诊所治疗高血压已经十天了,越去越难受。她说不行,赶紧联系医院住院,过几天就好了。她真的很在乎我们。”李劲锋说。
“老百姓的事情对我来说很紧急。驻地队的联系卡都在墙上,方便找我们。没有什么是我找不到的,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好的。现在我已经出村了,村民有事。一开始是出于责任,后来真的心疼他们。”当爱和责任结合在一起时,沈淼享受着超出一般认知的快乐。
从坚守到坚信:“扶贫产业项目不建完我不走,我相信曙光村会越来越好”
2019年,在村里干了两轮的沈淼,依然没有选择离开曙光村。沈淼担心规划了3年的扶贫产业项目没有完成。
“当我选择在村里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对基层的情况很熟悉。我在三个乡工作了8年,担任过副乡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去了村里,可以为村里多做些实事。我相信黎明村会越来越好。”为村里多做实事是沈苗在村里工作的初衷,也是沈苗必须完成的使命。
为了促进增收,沈淼鼓励党员、村干部带领合作社,整村整地转让,让村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打工,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曙光村建成了扶贫光伏电站,贫困家庭平均每年可获得1200元的红利。通过政策扶贫和产业扶贫,贫困家庭29户59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593元,全部脱贫。
从2016年开始,沈淼就一直想着帮村里搞项目。选项是特殊种植的关键。沈淼和村干部研究草莓、玫瑰和袋装木耳。后来沈淼去了齐齐哈尔和五大连池,了解到滑菇销路很好,嫩江气候适合种植,于是决定建设滑菇产业项目。“我们提前选好了剧情,2018年就把马达打下来了。温室需要根据品种来设计。2019年,我们开始建造种植蘑菇的温室。”建立一个项目,接电建棚,沈淼看着这个项目像伺候婴儿一样一天天长大。
借助“党员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民”模式,种植巨大口蘑带动30多户贫困户和村民外出打工,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工作后,69岁的朱在家门口尝到了挣钱的甜头。李劲锋,一个贫穷的家庭,也在这里,四个月赚了七八千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突然爆发肺炎。沈淼意识到,40多吨的盐渍蘑菇和800公斤的香菇可能滞销。沈淼一边组织党员、村干部构筑防疫防线,一边研究扶贫产品的销售。运输车辆进不去,家里等企业买的滑蘑菇只能向外找市场。沈淼求助黑河妇联、黑河电视台,与邮政电商平台对接,向企业借真空包装机,组织村民包装滑菇。更换包装后,3天内售出2吨产品。曙光村的扶贫产品销售缓慢引起了黑河市委的关注,市委号召全市干部职工消费扶贫,剩下的滑菇都很快销售一空。
从不舍到心安:“村里发展有模样了,‘亲戚’们日子好起来了,我离开心里才踏实些”
2019年5月,听说驻村队要轮换,村民就去村里问沈淼是不是要回市里。沈淼说,曙光村的扶贫还没有结束耶
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贫穷落后的黎明村现在充满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六年来,沈淼累计获得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硬化路面7.86公里,路边沟渠5公里,路灯146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投资9.6万元,修缮建设了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安装了LED屏幕和液晶电视。村里有决策事务主阵地和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有活动中心。有了建文化广场的钱,三个自然村都建了文化广场,村民可以在村里跳广场舞。扶贫工业项目初具规模,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党支部凝聚力增强,党员干部创业积极性高。
曙光村脱贫脱帽后,今年6月,顺利完成扶贫任务的沈淼被调到联兴乡任党委书记。离开时,村民们擦着眼泪为老姑娘送行。老太太梁琴拉着沈淼的手说:“老姑娘,重用你姑姑以后,城市养不了你。你为我们做的就像我们自己的女儿一样。以后有什么事我给你打电话。”。
“我仍然关心他们。来的时候我就想,不改变这个村子的面貌就走不了。现在贫困户都脱贫了,收入有保障了,工业项目和民生项目都建好了,离开这里也能安心了。”沈淼说出了离开村民的感受。
沈淼,只想着给村民办实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荣誉。曙光队连续三年被嫩江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地队,沈淼获得优秀驻地干部、全市最美最准扶贫干部、黑龙江省扶贫奖(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沈淼当选为“中国最美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