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快讯 >> 文章正文

进入太盛村扶贫 他们把“硬指数”换成了“幸福指数”

发布于:2020-12-09 被浏览:2891次

“我们驻扎在勃利县青山乡太胜村扶贫。我们都是限时答题的考生。一定要努力,了解村里情况,深入了解群众感受。我们还必须帮助真正的帮助,疏松贫瘠的土壤,挖掘贫瘠的根源。”三年来,驻扎在七台河市交通局台盛村的两个扶贫队队长王海鸥、张绪明带领队伍挨家挨户走访,在“准”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有实际行动,一遍遍核实完善细化的扶贫文件,家家户户掌握了贫困群众生活状况的细节,一波又一波地解决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真诚支持。

“交通局最温暖的政策,就是把扶贫之路通到人心。”太盛村支部书记王云德说,辐射2100亩水田的田间道路长期失修,严重影响了村里的春耕秋收。问题一上来,七台河市交通局党组马上做出修路的决定。十几辆大轿车没日没夜的工作,三天时间,3公里的泥泞道路被翻修成一条光秃秃的沙路。2019年,党组协调勃利县发展改革局等单位,完成硬化白路面改造1587延米,实现全村主要道路硬化全覆盖。

缺什么,补什么;你需要什么,你能帮助什么。"扶贫猪让我的日子很期待."王金桥,一个贫穷的家庭,谈到他养猪的意愿,七台河市交通局很快给他买了一只带幼崽的母猪。经过精心养殖,王金桥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从去年秋天到下雪,是鹅增重的黄金时期。七台河市交通局为有饲养条件的贫困户在育肥期免费饲养了1000只鹅,并以每只160元的价格包销,帮助19户贫困户通过饲养家禽摆脱了贫困,人均收入增加了4500元左右。

“扶贫干部是我重生的父母。”贫困家庭余因煤气中毒被前来探望的王海鸥及时发现并救出。明代指挥棒传到张旭手里,发现于家的烟囱太短,点着了一辈子,房子冒烟了。第二天,张绪明从自己的口袋里买了红砖、水泥和沙子,用了半天时间翻修了低矮的烟囱。余金庸摸着崭新的烟囱笑得合不拢嘴。他甚至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呢?”好共产党!好共产党员!"

“特遣部队是骨干力量,给我们加油,稳定船舵,增强实力。”张玲,一个贫穷的家庭,每年都需要高额的医疗费用,因为她的大女儿患有脑瘫,小儿子患有尿毒症和四度心力衰竭。七台河市交通局把局党组的钱捐给村里的扶贫队,联系社会福利机构给他捐款。同时,他还帮助因病致贫的陈金云把泥和草换成新房子,还帮助他在芬斗村的甜玉米加工扶贫车间工作。

七台河市交通局为了给可持续增收打好产业基础,坚持“输血”、“造血”,驻地扶贫队围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村里七台河市交通局扶贫队的帮助下,2018年搭建了3个黑甜葡萄大棚,960株黑甜葡萄苗为村民增收3.1万元。同年完成了20年收益期的光伏发电扶贫产业项目,目前净收入已达31.1万元。

2019年,村里的扶贫小组和村里的两个委员会决定投资30万元到青山镇的奋斗音乐葡萄园合作社

当疫情爆发时,白,一个贫穷的家庭,看着温室里黄瓜的完整框架。村里的扶贫小组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联系了局里的下属单位,要求优先从他家购买黄瓜。近三年来,七台河市交通局干部职工自掏腰包支持消费扶贫40多万元。太盛村的鹅、葡萄、鸡蛋、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一直没有卖出去。源头一开,产业就活了,全方位帮扶脱贫之花就旺了。

“七台河市交通局真的在帮我们。我们的日子有了一个开端。努力之后,就是幸福。”这是太盛村贫困户的共同心声,也表达了七台河交通人民在脱贫上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