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快讯 >> 文章正文

扶贫书记“点燃”发达村学习的“热”

发布于:2020-11-18 被浏览:3062次

“梁书记,村里正在修路,白彭洪一家过不去。”“没有,白刚刚参加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家的思想工作就要马上做,我们就要绕路。”一大早,她走遍了整个村庄。梁向借了一辆小型农用运输车,这辆车已经用了好几年了。梁虽然不灵活,却熟练地把车开到了白家的贫困户家里。

七棵树镇发达村是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一个贫困村。2017年,省卫健委第一扶贫驻地书记梁来到村里,得知的孙子白家境贫寒,初中一毕业就辍学打工。梁把这个18岁的男孩送回了学校,并于今年从护理学校毕业,成为北安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就是梁书记和这个白之间发生了三年多,然后帮着找工作的故事,让很多发达村的村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们都以白为榜样,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而这种变化成为发达村扶贫过程中最可喜的变化。

劝学

一路颠簸。通常的20分钟路程今天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当她来到贫穷的家时,梁关上门。邻居说老人去北安看孙子了。

今年6月,白从黑龙江卫生职业学校毕业,成为北安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这孩子刚找到工作,我不能放心不去看他们。”出于对祖孙俩近况的担忧,梁决定去300公里外的北安。

驱车前往北安的路上,梁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

“家里条件那么差,孩子学习不好。如果他继续读高中,就考不上大学,只会增加负担。”当时,告诉梁,在发达的农村,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看到梁的这种情况,很是担心。“解决贫困,不仅要解决经济问题,还要解决志向问题。俗话说,“人穷志高。”“他认为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群孩子可以改变成千上万个家庭。通过学习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从根源上摆脱贫困。

梁决定把孩子“拉”回来,于是梁每天都去家与老人谈心,做思想工作。

“你真的能在这个学校找到工作吗?”“放心,孩子上中专是为了学习一门技能。将来,他们不仅要养活自己和你的老人,还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家里没钱交学费啊!”“我帮你想办法。”从最初的不相信,渐渐的老人愿意主动去问,一个月后终于答应了。

成才

如何有效解决贫困户的顾虑?梁认为:让家境贫寒的孩子继续读书的学校和专业,一定是让孩子学会一门手艺的地方,学会的手艺毕业后可以用,毕业后可以找工作,这样扶贫才有意义。

梁带领扶贫小组在村里联系了一些中专学校。经过多方努力,他成功地把这个在社会上漂泊了很久的孩子送到了黑龙江卫生职业学校的康复专业。

“学校给我减免了学费和食宿费用。坐在教室里,感觉很踏实。”本来沉默寡言的白开始喜欢笑,逐渐喜欢上了学习。一颗冰封的心终于褪去了阳光,长出了绿色。

开车到北安,梁找到了祖孙俩。“感谢你这三年的帮助,孩子能有今天。”拉着梁到屋里坐下,很高兴见到自己的亲人。

梁问起她最近的生活,和老

为了帮助祖孙俩减轻生活压力,梁第二天去了北安人民医院会诊。在了解了白的情况后,医院为他解决了房租问题。“我一定要努力,给奶奶养老,将来还给社会。”白对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满心欢喜。

希望

白的改变,不仅让全家重拾生活的勇气,也让村里的其他孩子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2018年,全村贫困家庭4名儿童被送到黑龙江省卫生专业学校。

为了激发孩子改变未来的信心和雄心,省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向每个孩子颁发了3000元的奖学金。王楠,王英海的女儿,家境贫寒,学的是护理。“以后我要上大学,当护士长。”王楠信心满满。

“梁书记,我也想让孩子上学,帮我联系学校。”“梁书记,我家孩子也想去卫校。要不要学个专业?”.梁书记的言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心中想。在这个小村庄里,从里到外的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已经辍学、濒临辍学的孩子被送回到学校。

扶贫首先要扶志,扶贫必须扶智。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文化变革工程。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责任和泪水,但梁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他最欣慰的是村里的读书文化刚刚回暖。

标签: 孩子 北安 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