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百姓生活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跳绳辅导班热 背后是“老母亲”的焦虑

发布于:2020-11-17 被浏览:2641次

跳绳之所以被家长和培训机构翘首以待,不仅仅是因为有些孩子入门慢,还因为运动成绩、各种奖项、升学之间的“硬链接”越来越多。“测试棒”和“奖金诱惑”使跳绳成为中小学体育的“热点”。

本报记者/李翔宇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某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的教室里,十几个孩子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跑步、跪平支撑等耐力或静态力量练习和拉伸练习。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刚开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送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门在学校必须通过体检的科目:跳绳。

这些孩子中,有一个还在幼儿园班。我妈穆女士说孩子才五岁,平时协调性不太好。“现在从幼儿园中班开始,要求练习跳绳,但是没有硬性要求要达标。但是如果幼儿园根本不会跳,头一两年有硬性要求,那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孩子们正面临着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学习变化。如果他们达不到运动要求,岂不是天塌下来了?”说到这,她的焦虑溢于言表。

穆女士带孩子来这里的交通不方便,但听说这个机构的教学质量不错,所以她特地来了。她说这个机构的日程安排很热,很难在合适的时间预约。孩子是当天第一次来上课,其他孩子请假才会放额度。该机构工作人员还透露,车公庄店有5名跳绳教练,由于家长对班级报名的强烈需求,每天都安排上课。

最近,逃课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很流行。穆女士报名的机构是全国连锁,在北上广等地有十多家分店,价格还是贴近百姓的。穆女士承认父母免费为孩子投资。“每50分钟,200块钱的大班已经很便宜了,类似机构每节课也要两三百。”跳绳班位于北京海淀区万柳附近,在家里上课,一节一小时,五节课。一对一价格高达2000元,一对二各1200元,一对三900元。

跳绳作为一项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运动,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古代称之为“跳绳”、“飞绳”,清末以后改名为“跳绳”。这是一项如此古老的运动,但现在却成了无数“老母亲”的一大烦恼。只要跳绳这个话题出现在育儿群里,就会引来无数家长的吐槽和哭诉.这让人哭:这是为什么?

越来越重要的跳绳

一切都和考试有关。

跳绳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很早就进入了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跳绳可以从20世纪50年代的《劳动卫生制度》、70年代的全国青少年锻炼标准、2000年以前的教学大纲、2000年以后的新课程标准中找到。

记者梳理了相关文献,发现近20年来,对跳绳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没有跳绳的地方。2007年4月,在第二版标准中,跳绳首次作为一项体检项目出现在大、中、小学。在同一个项目的选考项目中,熟悉的三个球也包括在内:50米跑、立定跳远、脚篮排。当时跳绳的“出场率”与这些事件相比,明显要低一些。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后,跳绳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冷门的考试项目变成了小学必修的考试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2014版规定“1分钟跳绳”是小学1-6年级的考试内容。1-4年级,跳绳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由于五六年级增加了50米8的往返跑,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权重的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年总分由100个标准分和20个加分组成,满分为120分。小学阶段能多拿20分的优秀指标是1分钟跳绳。

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男生和女生跳绳一分钟满分分别为109分和117分。在满分的基础上,每跳2次可加分1分,加分最多可加到20分。也就是说,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在一分钟内完成超过40次的跳绳总次数,就可以多得20分。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教师马玲也告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4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开展“体育与艺术21工程”试点工作,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与艺术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门艺术专业。跳绳被列入小学第一批体育项目。三年后,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中小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运动技能。上述实验于2011年全面铺开,教育部专门发布了《体育与艺术21工程》实施标准。这个项目在全国一些中小学被称为“一个学校,一个品牌,两种生活爱好”。

为什么看似普通的跳绳能在很多运动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青睐?“跳绳可以很好的练习协调性,也可以为以后羽毛球所需的协调性、身体柔韧性、全身协调性打下基础。大运动练得好,精细动作好,都是有关系的。”显然,为孩子的教育做了大量功课的穆女士,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答案。

马玲还说,跳绳运动很有价值,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跳跃能力,可以通过自主掌握时间长短来选择有氧和无氧运动。同时,跳绳有多种模式和形式,如单摇、双摇、单跳、双跳、多跳等。可以在锻炼的同时提高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凝聚力。

“最重要的跳绳简单易行,受场地器材限制的条件很少。可以说是‘一绳在手,有健身’。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区,学校设施容易受到限制,跳绳可以很好的替代耐力跑达到运动效果,”马玲说。

一块平地和一根跳绳可以进行多种素质练习,这使得中小学教师对这项运动非常重视。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也表示,北京的小学操场大多比较小,缺乏学生通过跑步锻炼心肺功能和耐力的条件。因此,不受场地限制的跳绳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心肺功能。

跳绳对小学生的锻炼效果也得到研究者的证实。首都体育学院对9-10岁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体及认知功能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跳绳在身体功能方面增强了小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协调性、耐力和平衡能力。同时,为期12周的模式跳跃练习对小学生的复杂认知加工速度、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学习新联系能力、短时记忆和注意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的一项研究还表明,与常规体育课相比,经过12周跳绳干预的学生在跨象限跳跃、重复交叉、丁字测试、六边形跳跃和410米折返等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以及敏感性和耐力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在提高课堂整体运动负荷方面优势明显,对学生运动的刺激更强,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虽然跳绳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协调性,但一些小学体育教师表示,跳绳对人的身体协调性的要求比其他田径项目更高。跳绳需要双腿同时起跳落地,还需要配合上肢手臂高效抖绳。只有掌握合适的跳跃节奏和频率,才能提高跳绳的效率。一些身体协调性差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学习会比较慢。记者实地走访跳绳培训机构时,也发现绝大多数班级都是男生。

升学利器

跳绳之所以被家长和培训机构翘首以待,不仅仅是因为有些孩子入门慢,还因为运动成绩、各种奖项、升学之间的“硬链接”越来越多。“测试棒”和“奖金诱惑”使跳绳成为中小学体育的“热点”。

《中国新闻周刊》规定根据学生学年总分的等级,90分及以上视为优秀,80~89.9分视为良好。考试成绩优秀或以上的学生可以参加评估和奖励;只有成绩突出者才能获得体育奖学分。前面提到的小学体育老师也告诉记者,小学在评选“三好学生”、“好孩子”等荣誉称号时,也会把体育成绩作为硬性条件之一。

事实上,北京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要求比国家标准更严格,这一点已经在北京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得到确认。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只有体育课成绩优秀,达到《北京市中小学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的优秀成绩,也就是90分以上,他才能参加北京前三名的评价。另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符合市级三好学生的要求,在优秀中选优秀。但是在很多奥数比赛被取消的情况下,三好学生已经成为北京部分优质初中的选人指标。

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区对跳绳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北京。2019年4月,上海市教委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从2019年6月1日起,4分钟跳绳、乒乓球、网球、武术等。将成为下一届初中毕业生的选修项目,其中跳绳是最重的项目,与跑步和游泳并列第一类项目,在中考体育30分中占6分。天津中考体育选科也包括了跳绳。在家长眼里,跳绳相对于其他选修项目,更容易通过短跑练习获得满分。青岛早在1993年就把体育列入中考,成绩30分。到了2012年和2020年,这个分数提高到了45分和60分。

从政策变化的趋势来看,跳绳的普及程度可能远不止于此。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说,学校的体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提高分数,达到与字数同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立即开始了高考体育成绩的研究。

这个消息无疑会刺激中小学生的体育竞赛,给体育培训机构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陷入“内卷”

2019年之前,一年一度的世界跳绳比赛是由国际跳绳联合会和世界跳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挪威世界跳绳大赛后,这两个组织合并成了今天的国际跳绳联合会。该联盟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观察员,获得这一资格是新体育运动登上奥林匹克金字塔顶端的第一步。

2019年7月,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中小学联手参加挪威世界跳绳比赛。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花绳队9名小学生以“花式跳绳”获得10岁以下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比赛获得4金5银4铜。广州花都跳绳队的17名中小学生在这个年龄组的26个国家的近1000名选手的比赛中获得85金、23银和15铜,创造了7项世界纪录的新纪录。

被媒体称为“光速”的广州花都队选手岑晓林,以3分钟570.5次的成绩打破了2018年自己创造的3分钟单摇跳绳世界纪录。岑晓林获得国际冠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5年,在迪拜举行的首届世界学生跳绳锦标赛上,岑晓林的表现当场让8名国际裁判瞠目结舌。最后他只能通过视频慢动作回放确认跳绳次数,直到第八次。

与通常的立定跳法不同,在这些国际比赛中,运动员往往采用弯腰半蹲跳法,以达到更快的甩绳频率,提高成绩。岑晓林等人参加的2019年上海互动绳大赛,参赛选手全部低着头,全身呈半蹲姿。他们的脚像马达一样交替移动,风猛烈地拍打着他们。他们手上的绳子像闪电一样快速地交互抖动,几乎看不到绳子的影子。

七年来,广州花都区岑晓林的七星小学已经获得了27次世界跳绳锦标赛冠军。通过跳绳,这个曾经体育器材不全的中国农村小学,成为了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跳绳明星小学,一度被媒体称为“中国速度,七星奇迹”。2019年11月,一部根据七星小学跳绳队故事改编的电影《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广州首映。

中国小学生在国际跳绳比赛中的惊人表现证明,跳绳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好的运动之一。但是为什么对于北上广的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是一个可悲的坎呢?马玲指出,这实际上反映了这些中小学生在阳光体育锻炼中没有真正落实“一天一小时”的要求。他说,要想精通任何一项运动,都需要足够的练习时间。如果仅仅依靠每周三节课的运动时间,学生课后不练习是不够的。以跳绳为例,每个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肌肉类型、耐力都是不同的,可能会导致学习和掌握上的差异,体现出课外练习的意义。

21世纪教育学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提高学年和考试中的体育成绩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技能为基础,迫使学校开设体育课,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体育时间,而不是引导学生功利地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准备体育考试。他认为以功利的态度对待体育会导致体育的异化。

但是就像一个学生家长说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只要上学和择校的压力一直存在,参加体育运动就意味着体育运动最终只能被检验。”

标签: 体育 学生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