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时代】机关单位:垃圾分类覆盖满月 “可回收物”增加十倍
正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聪
人物/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俊伟
从9月下旬开始,每天下班后,黄树斌都会在手机微信上打开“行政中心生活垃圾分类联络小组”,将日常检查图片发给小组,让大家“有则改,无则加勉”。作为东莞市行政管理局行政事务科科长,微信里有三个这样的工作组,组里的“小伙伴”来自不同的市级机关。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2020年底前,东莞将实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9月底前,率先实现东莞市机关管理局所辖集中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黄树斌承认,他目前正处于监督检查和沟通的“关键阶段”,这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生活垃圾的分类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可以说,只要我们局做好了‘垃圾分类’,全市一半的市级机关都会做好。”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垃圾分类公示
率先树立榜样: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5月29日《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发布,要求今年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为此,东莞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迅速制定下发《市直机关集中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力争率先实现所辖集中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市机关管理局辖有市行政办公中心、市机关大院、市机关二院、市机关三院、市民服务中心政务区、惠丰中心H座、会议楼、市档案馆等8个集中办公场所,涉及72个市级单位,办公人员5000余人。
9月8日,在东莞市市级集中办公空间生活垃圾分类动员培训会上,市民政局与72个市级集中办公空间单位代表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并与市级集中办公空间各单位建立了联络机制。在东莞的行政中心,市机关管理局就像一个“大管家”,担负着餐饮、保洁、物业服务的重任。黄树斌告诉记者,根据实际情况,该局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分为“学习、动员、宣传、实施、攻关”五个阶段。“只是宣传,我们制作了4200多份提案,印刷了5000多份小册子,分发给市政当局的办公室,以提高工作人员规范垃圾处理的意识。此外,局内党员全部上阵,吊死各市属单位。除了做联络员,每个人还承担了几个宣传和监督的角色。”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已步入正轨,取得了一定成效。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建立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台账显示,今年9月,市行政服务中心回收纸张395公斤、报纸35公斤、废水瓶8公斤。10月份,这三项数据分别上升到1126公斤、354公斤和41公斤;市民服务中心的“可回收物”数据从今年8月份的89公斤增加到10月份的899公斤。
垃圾分类和运送
实地考察:
参观1:“垃圾分类”元素随处可见
市民万日峰手里拿着一张用过的餐巾纸,站在东莞行政办公中心北楼大堂的分拣垃圾桶前,有点不解。是扔进了蓝色标识的“可回收”还是黑色标识的“其他垃圾”?在犹豫不决和举棋不定之间,他把纸巾按照logo上的分类清单放进“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里,满意地转身离去。如今,当你走进东莞的行政中心、电梯间、茶水间、走廊等公共区域,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元素。比如北楼大堂有垃圾分类宣传板,电梯入口和墙上也贴有垃圾分类宣传页。二楼饭堂门口有一个LED显示屏,上面循环播放着垃圾分类的宣传视频。
“市政行政服务中心是对外展示的窗口。除了‘垃圾分类’,还有‘光盘行动’和‘节能减排’。可以说,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据黄树斌介绍,每个办公室放置一个两类垃圾桶,用于存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一个茶叶桶用于放置餐厨垃圾;室内公共区域根据需要合理放置垃圾箱,主要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废弃物;户外放置三类垃圾桶;根据实际需要,政府食堂应配备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为此,在8个市级机关的集中办公场所新购置了共2029个分类垃圾桶,本着尽可能节约的原则,对原有垃圾桶进行了标记和改造,让每个人都能得到清晰方便的分享。“刚开始会比较麻烦或者不知道怎么分类,但是看到宣传标识后会有意识的改正。”许多市政当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养成了自觉分类垃圾的习惯。
参观2:每个卡位的垃圾桶都有一个号码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有50多个部门进驻政务大厅,270个窗口,日流量5000多人。作为服务大众的一线窗口和特殊的事业单位,垃圾分类是如何实施的?前几天笔者走访现场,看到无论是政务大厅还是九个办公大厅,都配备了两类四类的多个垃圾桶,墙上和室内LED屏幕上还展示着垃圾分类的海报。
"现阶段,大众主要以LED屏、文化墙、宣传册等为导向."据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万科物业项目经理杨介绍,为了掌握市民扔垃圾的规律,他们还每周对垃圾量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如果某个区域的垃圾箱没有认真分类,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关注该区域,引导市民的投放行为。“除了上班的市民,还需要遵守垃圾分类要求,进驻政务大厅的窗口部门也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杨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清单,上面标有“靠窗座位”、“可回收桶未分类”和“其他桶未分类”等信息每个服务大厅都有这样的表格,我们每天对垃圾的运送进行统计。此外,每个服务卡下面都有一个编号的“其他垃圾”回收桶。如果表格上勾选了“P17”,说明当天P17摊位的工作人员经保洁人员检查后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连续两天没有在同一个卡槽做垃圾分类,所以我们会在桌面放一张温馨提醒卡。如无效,将上报办事处大厅区域主任。"
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垃圾分类海报
部门之声:迫切需要引入相关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陈姐是东莞行政服务中心130多名保洁人员之一。生活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后,他们会先每天将垃圾倾倒在垃圾桶里,进行二次分类,然后用手推车送到地下车库的垃圾分类收集站。陈姐说:“其实行政服务中心早在2018年就开始尝试垃圾分类,保洁人员都经过相关知识培训,所以入门还是比较容易的。”
看到有人扔垃圾,保洁人员能上前纠正吗?对此,市行政服务中心万科物业环境经理沈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我们在做服务工作,不能有任何冲突."对乱送行为缺乏约束和监督机制,不仅是财产上的难题,也让市机关管理局“尴尬”。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各市政府集中办公用房的保洁工作是由该局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这些市政府单位的垃圾分类任务大部分都是由市政府事务局来执行,部分市政府单位单方面认为垃圾分类工作只是市政府事务局的责任,所以有时会出现工作不配合、工作措施难以落实等情况。
“市发改委会对市政府事务管理局的‘市政府集中办公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但我们无权对八个集中办公场所的市政府单位进行考核,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想和这些单位签订《承诺书》,让他们意识到这项工作是我们一起做的。”上述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某单位对垃圾分类工作不够重视,局方只能采取发放温馨提示卡、在LED屏幕上发布“红黑榜”、在各庭院显眼处张贴告示等灵活措施。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任中任重道远。市机关管理局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与各单位的合作,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向规范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记者手记:
党政机关必须带头
生活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党政机关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为全社会树立榜样。
智者借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东莞市政府在率先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和修订,向全社会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邻近的广州已经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政府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占了固定的分值;省会城市南京也要求98个市级机关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融入各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只有党政机关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才能更有说服力、更有效率地开展这项工作。走“一带十区”和“点带”之路,营造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编辑|冯小京
审核签字|陈
实习生|秦望